進口轉基因大豆侵入黑龍江國產豆面臨滅源
http://www.xibaipo.cc 2009-04-13 14:34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黑龍江省,世界大豆的原產地、中國大豆的主產區(占國內大豆產量50%),在原本應該忙碌的春耕季節卻遭遇史無前例的、來自進口大豆入侵的“寒流”。
豆 殤 進口轉基因大豆侵入黑龍江
“國內大豆和大豆油市場的最后一塊凈土正面臨失守” ;
“外資正在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布局”;
“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已經基本停工、停產”;
“黑龍江的大豆價格已低于種植成本,豆農手中40%的大豆仍沒有賣掉”;
“黑龍江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正在展開一場戰爭”;
……
諸如此類的驚呼正從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傳出;而由此產生的恐慌氣氛幾乎蔓延了整個黑龍江省的大豆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
“一旦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占領黑龍江市場,危及的將不僅是當地世代以大豆種植為生的農戶的利益和生存,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遭到破壞,更嚴重的是,這將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據悉,目前黑龍江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家相關部委已開始介入實地調查,了解黑龍江大豆產業受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沖擊實情。
省大豆協會發出“急救信”
“黑龍江省內有一定規模的68家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了,也沒有一家收購大豆的。而農民手中去年產的大豆還有300多萬噸沒有賣出去,甚至2007年的部分大豆也還壓在手里。”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下稱“省大豆協會”)常務秘書長吳立強一臉焦慮地對記者說,“再這樣下去,從種植、到油脂加工,直至包括大豆油在內的大豆產品所構成的黑龍江大豆產業將全線崩潰。”
黑龍江省,世界大豆的原產地、中國大豆的主產區(占國內大豆產量50%),在原本應該忙碌的春耕季節卻遭遇史無前例的、來自進口大豆入侵的“寒流”。
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省大豆進口量激增,達到26.9萬噸,同比增長6563.5%。而黑龍江省的大豆出口呈相反態勢,今年頭兩個月僅出口1879噸,同比下降92.2%。
“其實早在去年下半年,我們就注意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省內的大中型油脂企業、不同縣鄉的豆農,相繼向協會反應處境難題。去年年底,我們對當地的15家大中型油脂企業進行調研,發現15家全部停產、全部停止收購大豆。”省大豆協會吳立強秘書長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但令人不解的、更壞的消息是,進口驟增、出口減少,且農民手里又有大量大豆積壓的同時,黑龍江當地的大、中型油脂企業卻因為買不到大豆而停工停產。
“原因很簡單,農民嫌價格低,賠本不愿賣;國儲手里有豆也愿意賣,但油脂企業又嫌國儲的大豆價格太高,買了只能是虧本買賣。”當地某油脂企業老板對記者如此解釋“國內矛盾”。
至于進口大豆,價格倒是低,但目前在黑龍江暫時還買不到。“大豆進口權只有少數的國有糧食企業才有,這些國企的進口大豆,基本供應自己在沿海城市的加工企業;而黑龍江的大多數油脂加工企業都是民企,沒有大豆進口權。”該老板介紹說。
但對于省大豆協會來說,對于當地油脂企業暫時還買不到進口大豆一事,“非常高興和慶幸”,因為一旦進口大豆真正進入黑龍江市場,那么,作為世界大豆的原產地、全球大豆資源寶貴財富的黑龍江大豆,將遭受滅頂之災,不僅大豆種植業和加工業遭殃,而且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面臨毀滅性破壞。
心急如焚的省大豆協會無奈之下對外發出求救信號:“去年底我們向省農委遞交了‘關于黑龍江大豆產業情況緊急報告及應對建議’,希望政府能夠關注和幫助。”吳立強常務秘書長向記者透露說。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政府、商務部都對此事非常重視和關注,已經開始動手調查了解省大豆協會反映的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相關問題,特別是黑龍江大豆產業受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沖擊的實情。
農民為何賣豆難
由于春耕急用錢,黑龍江省孫吳縣西興鄉農民吳凱剛剛以1.62元/斤的價格賣給“糧販子”8噸大豆。“去年農資價格漲得離譜,對承包土地來說,大豆一斤1.7元才只是個成本。現在是賠本賣豆。”吳凱愁容滿面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進口大豆的價格一路下跌,達到每噸3000元,今年2月下旬,國際大豆期貨市場進入新一輪下滑通道,每噸進口大豆到達大連港口的價格只有2900多元。受進口大豆價格影響,黑龍江省內大豆價格也一路走低,從去年7月份的3.05元/斤,下跌到10月份的1.50元/斤,跌幅超過50%。
為此,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糧食安全,國家先后3次在東北主產區對大豆實行中央儲備和國家臨時存儲收購,國儲價每斤1.85元,收購量累計600萬噸,其中撥給黑龍江的指標為453萬噸。
提起國儲收購,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鎮的張欣一臉無奈,“國儲收購門檻高,尤其是對水分的要求,新豆子不經烘干根本達不到要求。我們這兒的收購點上大篩子,一車大豆能篩下來1噸多。就這樣,分配到我們手中的指標還很少,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記者從中儲糧定點收購糧庫了解到,國家規定的中央儲備大豆收購質量為2008年國內生產的國標三等以上,即:純糧率91.0%—93.5%,水分13.0%,雜質1.0%。低于國標三等的不收購。
“由于賣不到國儲去,糧販子抓住我們春耕急用錢的心里,壓價收我們手中的大豆,一斤才1.6元左右。”佳木斯市樺南縣農民馮學軍告訴記者。而富錦市二龍山鎮農民田亭國則表示,即使這樣,當地還無人收購,“往年走村串屯的收糧車,現在連影兒都見不著。”
采訪中,一些豆農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由于近兩年生資和土地承包費增加,豆農生產成本提高,加上流通成本和烘干成本,即使1.85元/斤的國儲收購價也只是微利,現在市場價大都在每斤1.65元左右,農民對這個價格更是不認同,手中還有大量的大豆觀望待售,甚至還有2007年生產的大豆仍舊積壓在手中。而對一些“有關系”的糧販子從農民手中低價收購大豆,再倒賣給國儲更是感到忿忿不平。
“由于省內大豆加工企業停產停收,中儲糧成為唯一收購主體,但國儲收購數量有限、網點少、尤其是對質量要求高,因此豆農即使通宵達旦地排隊,手中多數大豆也往往因為達不到質量要求而無法賣出。截至2月末,黑龍江農民未售的大豆約有360萬噸,占總產量40.4%,為近年來最高,而上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為220.8萬噸和34%。”吳立強秘書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種狀況如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極大打擊農民種豆積極性,估計今年將減少幾百萬畝大豆種植面積。”
黑龍江油脂企業為何全面停產、停購
據了解,黑龍江省內共100多家大豆加工企業,其中規模以上68家。與沿海油脂企業直接加工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不同的是,多年以來,幾乎作為一條不成文的行規或共識,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加工企業采用的都是本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幾乎沒有一家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
記者分別走訪了部分國有、民營大豆加工企業,這些企業面臨的共同困境是:“進口低價沖擊、國儲高價擠壓、農民惜售短供”及南方沿海油廠的低價打壓。
“1.65元一斤是我們的利潤平衡點。”孫吳縣聯凱大豆加工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常文波對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大豆噸加工比為豆粕79.5—80%,豆油16.5—17%,噸豆加工成本150元,現在豆粕3000元/噸,豆油6800元/噸,加上稅賦,收購大豆1.65元一斤剛好是成本。
“按現在黑龍江大豆市場價,我們開機就意味著賠錢,只好停產,但每月仍要支付10多萬元管理費用,短時間停產尚能承受,如果這種情況長時間持續,企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常文波無奈地說。
“鑒于成本問題,油脂加工企業若按每斤1.65元的企業保本價收不到大豆,按國儲每斤1.85元的價格收購又要虧損,因此目前我省油脂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停購。”吳立強秘書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國儲價雖然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但造成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巨大差價,這為外省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外資及外資控股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從而打壓了黑龍江的民族產業。”黑龍江明達油脂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德毅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經過前些年的洗牌,我國大豆加工產業已基本被外資壟斷,黑龍江是我國民族大豆加工業僅剩的一塊凈土,現在外資已開始窺視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伺機兼并收購,達到完全壟斷的目的。
“外資一旦進入并占有黑龍江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的大豆主產區將失控,我國將在這一領域徹底失去話語權。政府應該盡快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原產地加工企業,嚴格限制跨國巨鱷在黑龍江省內建廠和收購、兼并內資企業的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防止壟斷行為。”張德毅總經理提醒說。
據了解,就在目前黑龍江本土油脂企業停產、停購的同時,一些外資巨頭卻正在黑龍江省開始行動,與當地企業接觸洽談,準備以入股、兼并或合資等形式進入黑龍江省。
進口大豆和大豆油已侵入黑龍江
對于黑龍江省來說,“外資油脂企業和轉基因大豆還未侵入的最后一塊凈土”的堅守,已經搖搖欲墜。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省大豆進口量激增至26.9萬噸,同比增長6563.5%。這一幾乎難以置信的增長比例,既論證了黑龍江的“凈土”說法——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基數小,也預示了黑龍江大豆產業的危機——進口轉基因大豆來勢兇猛。
吳立強秘書長對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大豆進口數量激增的原因分析說,由于國內外大豆價格倒掛,政府扶持政策及措施一直沒能出臺,一些當地油脂企業為了生存,在南方沿海城市設分廠并利用進口低價大豆加工生產,以彌補省內企業的虧損;還有一部分企業干脆已經開始轉向購買進口大豆進行生產;此外,一些食品加工行業也轉而使用廉價的進口大豆。
“由于本地大豆加工企業被迫停產,市場上的豆油、豆粕供給出現了較大缺口,這就給價格相對低廉的進口大豆加工品提供了市場,轉基因豆粕、豆油趁勢進入我省,造成了銷區產品向產區的嚴重倒流現象。”張德毅總經理解釋說。
記者在哈爾濱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幾家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的大豆油幾乎已被轉基因豆油占領,沒有看到黑龍江原產地的優質非轉基因大豆油,“從今年春節前就進不到當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油了。”家樂福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省大豆協會統計,近兩個月來,進口轉基因大豆油在黑龍江已經占有80%的市場份額,當地產非轉基因大豆油市場占有率不足20%,并且還在持續下降。不僅如此,作為大豆加工下游產業的飼料加工業,近兩個月來也從南方大豆加工企業購入了30多萬噸轉基因豆粕,和轉基因豆油一樣已經占據了當地80%的市場。
進口大豆是否涉嫌低價傾銷
據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1.5%,價值21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0.1%;今年頭兩個月累計進口大豆629萬噸,同比增長15.1%;價值25億美元,同比下降16.4%。
“這一升一降說明進口大豆在數量激增的同時,價格在進一步下滑。每噸進口大豆到達大連港口的最低價格只有2900多元,這個價格在出口國也基本是成本了,已涉嫌傾銷,只看如何界定。”吳立強秘書長表示,進口大豆已涉嫌傾銷,淡化了國儲收購的市場影響力,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建議國家應盡快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采取關稅或非關稅貿易措施,以及貿易救濟措施,保護我國大豆產業免受滅頂之災。
更為嚴重的是,進口大豆涉嫌低價傾銷中國,還擾亂了國內市場秩序。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受利益驅使,一些不法商販已經開始將進口轉基因大豆冒充當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混”進國儲糧庫,從中套取差價。對此現象,黑龍江省糧食局發出明傳電報,要求各糧庫發現轉基因大豆或者是疑似轉基因大豆一概拒收并就地封存。
拯救黑龍江大豆
黑龍江大豆危機,從深層次來講,是非轉基因大豆與轉基因大豆之間的一場較量;較量的勝負,不僅事關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生存與否,還事關人類是否還能享用“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這一大自然恩賜的寶貴又稀缺的物種。
黑龍江大豆擁有兩大天然優點
“黑龍江大豆之所以珍貴、稀缺,一是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二是因為它是純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常務秘書長吳立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對于食品業而言,大豆的首選品質就是蛋白質含量,而安全性更是食品選擇的重中之重。”
據介紹,黑龍江省一直是中國大豆出口的主要供應地,大豆出口鼎盛時期,出口量近百萬噸。對食品營養性和安全性最為挑剔的日本,更是黑龍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場,上世紀90年代前,黑龍江大豆是日本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每年的出口量都在30萬噸左右。但近年來,出口日本的數量在急劇下降。
“很多人認為,黑龍江大豆在日本市場份額的流失,是價格偏高所致,但事實并非如此。”吳立強秘書長說,“這其中有日本進口戰略調整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部分黑龍江大豆品質下降才痛失市場。”
據悉,為了保證食用大豆的高標準,日本始終采取以高價保品質的方式,如每年都要在美國單獨種植、收割、運輸相當數量的大豆回日本,其收購價格每噸要高于普通食品大豆35美元。在其他發達國家,人們首選的也是高價格的非轉基因大豆和大豆油。
與發達國家更看中食品安全不同的是,國內市場更看重低價格。近年來,進口轉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之所以迅速占領國內市場,主要原因就是其出油率高(20%—21%,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只有17%)、成本低、價格低。
吳立強秘書長說,轉基因食品問世來,雖然尚未報道過食品安全事件,但國外曾發現有少數幾種可導致實驗動物過敏,鑒于轉基因產品的眾多說不清并從安全性考慮,歐美及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明確限制轉基因產品應用在食品領域。
進口大豆侵入將帶來“基因污染”
我國大豆專家、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劉寶輝研究員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問題,還不僅是食用安全,更重要的是基因污染。”
他說,轉基因大豆大都抗除草劑、抗病蟲。如抗病蟲,在大豆中植入目的基因,使大豆葉或大豆體內產生有害物質,將蟲子毒死,這從抗病抗蟲角度是有利的。但這種對蟲子有害的物質是否會在大豆種子中聚集,是否對人體有害,現在誰也說不清。
“其次是對環境污染,轉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備的優勢,若被釋放到環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系。轉基因大豆花粉一旦漂移了,漂移到非轉基因大豆上,便產生雜交,對非轉基因大豆種源造成污染;如抗除草劑目的基因若漂移到雜草中,萬一整合到雜草基因組中,那么,雜草也就會抗除草劑。這樣勢必會造成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系。”
據了解,長期以來,為了保護黑龍江大豆的天然高品質,黑龍江大豆產業自發、自覺地拒絕包括進口轉基因大豆在內的其他大豆品種。“但是現在,隨著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侵入,已經在收購的大豆中發現混雜的跡象。”黑龍江某油脂企業老板透露說,而一旦種子出現混雜,那后果可想而知。
“保護黑龍江大豆就是保護中國的大豆產業,對于進口轉基因大豆侵入黑龍江問題,政府應從戰略高度來對待和解決。”劉寶輝研究員提議說。
“國內大豆和大豆油市場的最后一塊凈土正面臨失守” ;
“外資正在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布局”;
“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已經基本停工、停產”;
“黑龍江的大豆價格已低于種植成本,豆農手中40%的大豆仍沒有賣掉”;
“黑龍江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正在展開一場戰爭”;
……
諸如此類的驚呼正從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傳出;而由此產生的恐慌氣氛幾乎蔓延了整個黑龍江省的大豆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
“一旦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占領黑龍江市場,危及的將不僅是當地世代以大豆種植為生的農戶的利益和生存,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遭到破壞,更嚴重的是,這將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說。
據悉,目前黑龍江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家相關部委已開始介入實地調查,了解黑龍江大豆產業受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沖擊實情。
省大豆協會發出“急救信”
“黑龍江省內有一定規模的68家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了,也沒有一家收購大豆的。而農民手中去年產的大豆還有300多萬噸沒有賣出去,甚至2007年的部分大豆也還壓在手里。”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下稱“省大豆協會”)常務秘書長吳立強一臉焦慮地對記者說,“再這樣下去,從種植、到油脂加工,直至包括大豆油在內的大豆產品所構成的黑龍江大豆產業將全線崩潰。”
黑龍江省,世界大豆的原產地、中國大豆的主產區(占國內大豆產量50%),在原本應該忙碌的春耕季節卻遭遇史無前例的、來自進口大豆入侵的“寒流”。
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省大豆進口量激增,達到26.9萬噸,同比增長6563.5%。而黑龍江省的大豆出口呈相反態勢,今年頭兩個月僅出口1879噸,同比下降92.2%。
“其實早在去年下半年,我們就注意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省內的大中型油脂企業、不同縣鄉的豆農,相繼向協會反應處境難題。去年年底,我們對當地的15家大中型油脂企業進行調研,發現15家全部停產、全部停止收購大豆。”省大豆協會吳立強秘書長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但令人不解的、更壞的消息是,進口驟增、出口減少,且農民手里又有大量大豆積壓的同時,黑龍江當地的大、中型油脂企業卻因為買不到大豆而停工停產。
“原因很簡單,農民嫌價格低,賠本不愿賣;國儲手里有豆也愿意賣,但油脂企業又嫌國儲的大豆價格太高,買了只能是虧本買賣。”當地某油脂企業老板對記者如此解釋“國內矛盾”。
至于進口大豆,價格倒是低,但目前在黑龍江暫時還買不到。“大豆進口權只有少數的國有糧食企業才有,這些國企的進口大豆,基本供應自己在沿海城市的加工企業;而黑龍江的大多數油脂加工企業都是民企,沒有大豆進口權。”該老板介紹說。
但對于省大豆協會來說,對于當地油脂企業暫時還買不到進口大豆一事,“非常高興和慶幸”,因為一旦進口大豆真正進入黑龍江市場,那么,作為世界大豆的原產地、全球大豆資源寶貴財富的黑龍江大豆,將遭受滅頂之災,不僅大豆種植業和加工業遭殃,而且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面臨毀滅性破壞。
心急如焚的省大豆協會無奈之下對外發出求救信號:“去年底我們向省農委遞交了‘關于黑龍江大豆產業情況緊急報告及應對建議’,希望政府能夠關注和幫助。”吳立強常務秘書長向記者透露說。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省政府、商務部都對此事非常重視和關注,已經開始動手調查了解省大豆協會反映的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相關問題,特別是黑龍江大豆產業受低價進口轉基因大豆沖擊的實情。
農民為何賣豆難
由于春耕急用錢,黑龍江省孫吳縣西興鄉農民吳凱剛剛以1.62元/斤的價格賣給“糧販子”8噸大豆。“去年農資價格漲得離譜,對承包土地來說,大豆一斤1.7元才只是個成本。現在是賠本賣豆。”吳凱愁容滿面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進口大豆的價格一路下跌,達到每噸3000元,今年2月下旬,國際大豆期貨市場進入新一輪下滑通道,每噸進口大豆到達大連港口的價格只有2900多元。受進口大豆價格影響,黑龍江省內大豆價格也一路走低,從去年7月份的3.05元/斤,下跌到10月份的1.50元/斤,跌幅超過50%。
為此,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糧食安全,國家先后3次在東北主產區對大豆實行中央儲備和國家臨時存儲收購,國儲價每斤1.85元,收購量累計600萬噸,其中撥給黑龍江的指標為453萬噸。
提起國儲收購,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鎮的張欣一臉無奈,“國儲收購門檻高,尤其是對水分的要求,新豆子不經烘干根本達不到要求。我們這兒的收購點上大篩子,一車大豆能篩下來1噸多。就這樣,分配到我們手中的指標還很少,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記者從中儲糧定點收購糧庫了解到,國家規定的中央儲備大豆收購質量為2008年國內生產的國標三等以上,即:純糧率91.0%—93.5%,水分13.0%,雜質1.0%。低于國標三等的不收購。
“由于賣不到國儲去,糧販子抓住我們春耕急用錢的心里,壓價收我們手中的大豆,一斤才1.6元左右。”佳木斯市樺南縣農民馮學軍告訴記者。而富錦市二龍山鎮農民田亭國則表示,即使這樣,當地還無人收購,“往年走村串屯的收糧車,現在連影兒都見不著。”
采訪中,一些豆農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由于近兩年生資和土地承包費增加,豆農生產成本提高,加上流通成本和烘干成本,即使1.85元/斤的國儲收購價也只是微利,現在市場價大都在每斤1.65元左右,農民對這個價格更是不認同,手中還有大量的大豆觀望待售,甚至還有2007年生產的大豆仍舊積壓在手中。而對一些“有關系”的糧販子從農民手中低價收購大豆,再倒賣給國儲更是感到忿忿不平。
“由于省內大豆加工企業停產停收,中儲糧成為唯一收購主體,但國儲收購數量有限、網點少、尤其是對質量要求高,因此豆農即使通宵達旦地排隊,手中多數大豆也往往因為達不到質量要求而無法賣出。截至2月末,黑龍江農民未售的大豆約有360萬噸,占總產量40.4%,為近年來最高,而上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為220.8萬噸和34%。”吳立強秘書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種狀況如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極大打擊農民種豆積極性,估計今年將減少幾百萬畝大豆種植面積。”
黑龍江油脂企業為何全面停產、停購
據了解,黑龍江省內共100多家大豆加工企業,其中規模以上68家。與沿海油脂企業直接加工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不同的是,多年以來,幾乎作為一條不成文的行規或共識,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加工企業采用的都是本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幾乎沒有一家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
記者分別走訪了部分國有、民營大豆加工企業,這些企業面臨的共同困境是:“進口低價沖擊、國儲高價擠壓、農民惜售短供”及南方沿海油廠的低價打壓。
“1.65元一斤是我們的利潤平衡點。”孫吳縣聯凱大豆加工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常文波對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大豆噸加工比為豆粕79.5—80%,豆油16.5—17%,噸豆加工成本150元,現在豆粕3000元/噸,豆油6800元/噸,加上稅賦,收購大豆1.65元一斤剛好是成本。
“按現在黑龍江大豆市場價,我們開機就意味著賠錢,只好停產,但每月仍要支付10多萬元管理費用,短時間停產尚能承受,如果這種情況長時間持續,企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常文波無奈地說。
“鑒于成本問題,油脂加工企業若按每斤1.65元的企業保本價收不到大豆,按國儲每斤1.85元的價格收購又要虧損,因此目前我省油脂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停購。”吳立強秘書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國儲價雖然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但造成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巨大差價,這為外省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外資及外資控股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從而打壓了黑龍江的民族產業。”黑龍江明達油脂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德毅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經過前些年的洗牌,我國大豆加工產業已基本被外資壟斷,黑龍江是我國民族大豆加工業僅剩的一塊凈土,現在外資已開始窺視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伺機兼并收購,達到完全壟斷的目的。
“外資一旦進入并占有黑龍江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的大豆主產區將失控,我國將在這一領域徹底失去話語權。政府應該盡快出臺優惠政策扶持原產地加工企業,嚴格限制跨國巨鱷在黑龍江省內建廠和收購、兼并內資企業的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防止壟斷行為。”張德毅總經理提醒說。
據了解,就在目前黑龍江本土油脂企業停產、停購的同時,一些外資巨頭卻正在黑龍江省開始行動,與當地企業接觸洽談,準備以入股、兼并或合資等形式進入黑龍江省。
進口大豆和大豆油已侵入黑龍江
對于黑龍江省來說,“外資油脂企業和轉基因大豆還未侵入的最后一塊凈土”的堅守,已經搖搖欲墜。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省大豆進口量激增至26.9萬噸,同比增長6563.5%。這一幾乎難以置信的增長比例,既論證了黑龍江的“凈土”說法——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基數小,也預示了黑龍江大豆產業的危機——進口轉基因大豆來勢兇猛。
吳立強秘書長對今年頭兩個月黑龍江大豆進口數量激增的原因分析說,由于國內外大豆價格倒掛,政府扶持政策及措施一直沒能出臺,一些當地油脂企業為了生存,在南方沿海城市設分廠并利用進口低價大豆加工生產,以彌補省內企業的虧損;還有一部分企業干脆已經開始轉向購買進口大豆進行生產;此外,一些食品加工行業也轉而使用廉價的進口大豆。
“由于本地大豆加工企業被迫停產,市場上的豆油、豆粕供給出現了較大缺口,這就給價格相對低廉的進口大豆加工品提供了市場,轉基因豆粕、豆油趁勢進入我省,造成了銷區產品向產區的嚴重倒流現象。”張德毅總經理解釋說。
記者在哈爾濱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幾家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的大豆油幾乎已被轉基因豆油占領,沒有看到黑龍江原產地的優質非轉基因大豆油,“從今年春節前就進不到當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油了。”家樂福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省大豆協會統計,近兩個月來,進口轉基因大豆油在黑龍江已經占有80%的市場份額,當地產非轉基因大豆油市場占有率不足20%,并且還在持續下降。不僅如此,作為大豆加工下游產業的飼料加工業,近兩個月來也從南方大豆加工企業購入了30多萬噸轉基因豆粕,和轉基因豆油一樣已經占據了當地80%的市場。
進口大豆是否涉嫌低價傾銷
據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743.6萬噸,比上年增長21.5%,價值21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0.1%;今年頭兩個月累計進口大豆629萬噸,同比增長15.1%;價值25億美元,同比下降16.4%。
“這一升一降說明進口大豆在數量激增的同時,價格在進一步下滑。每噸進口大豆到達大連港口的最低價格只有2900多元,這個價格在出口國也基本是成本了,已涉嫌傾銷,只看如何界定。”吳立強秘書長表示,進口大豆已涉嫌傾銷,淡化了國儲收購的市場影響力,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建議國家應盡快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采取關稅或非關稅貿易措施,以及貿易救濟措施,保護我國大豆產業免受滅頂之災。
更為嚴重的是,進口大豆涉嫌低價傾銷中國,還擾亂了國內市場秩序。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受利益驅使,一些不法商販已經開始將進口轉基因大豆冒充當地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混”進國儲糧庫,從中套取差價。對此現象,黑龍江省糧食局發出明傳電報,要求各糧庫發現轉基因大豆或者是疑似轉基因大豆一概拒收并就地封存。
拯救黑龍江大豆
黑龍江大豆危機,從深層次來講,是非轉基因大豆與轉基因大豆之間的一場較量;較量的勝負,不僅事關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生存與否,還事關人類是否還能享用“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這一大自然恩賜的寶貴又稀缺的物種。
黑龍江大豆擁有兩大天然優點
“黑龍江大豆之所以珍貴、稀缺,一是因為其蛋白質含量高,二是因為它是純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常務秘書長吳立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對于食品業而言,大豆的首選品質就是蛋白質含量,而安全性更是食品選擇的重中之重。”
據介紹,黑龍江省一直是中國大豆出口的主要供應地,大豆出口鼎盛時期,出口量近百萬噸。對食品營養性和安全性最為挑剔的日本,更是黑龍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場,上世紀90年代前,黑龍江大豆是日本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每年的出口量都在30萬噸左右。但近年來,出口日本的數量在急劇下降。
“很多人認為,黑龍江大豆在日本市場份額的流失,是價格偏高所致,但事實并非如此。”吳立強秘書長說,“這其中有日本進口戰略調整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因為部分黑龍江大豆品質下降才痛失市場。”
據悉,為了保證食用大豆的高標準,日本始終采取以高價保品質的方式,如每年都要在美國單獨種植、收割、運輸相當數量的大豆回日本,其收購價格每噸要高于普通食品大豆35美元。在其他發達國家,人們首選的也是高價格的非轉基因大豆和大豆油。
與發達國家更看中食品安全不同的是,國內市場更看重低價格。近年來,進口轉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之所以迅速占領國內市場,主要原因就是其出油率高(20%—21%,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只有17%)、成本低、價格低。
吳立強秘書長說,轉基因食品問世來,雖然尚未報道過食品安全事件,但國外曾發現有少數幾種可導致實驗動物過敏,鑒于轉基因產品的眾多說不清并從安全性考慮,歐美及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明確限制轉基因產品應用在食品領域。
進口大豆侵入將帶來“基因污染”
我國大豆專家、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劉寶輝研究員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問題,還不僅是食用安全,更重要的是基因污染。”
他說,轉基因大豆大都抗除草劑、抗病蟲。如抗病蟲,在大豆中植入目的基因,使大豆葉或大豆體內產生有害物質,將蟲子毒死,這從抗病抗蟲角度是有利的。但這種對蟲子有害的物質是否會在大豆種子中聚集,是否對人體有害,現在誰也說不清。
“其次是對環境污染,轉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備的優勢,若被釋放到環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系。轉基因大豆花粉一旦漂移了,漂移到非轉基因大豆上,便產生雜交,對非轉基因大豆種源造成污染;如抗除草劑目的基因若漂移到雜草中,萬一整合到雜草基因組中,那么,雜草也就會抗除草劑。這樣勢必會造成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系。”
據了解,長期以來,為了保護黑龍江大豆的天然高品質,黑龍江大豆產業自發、自覺地拒絕包括進口轉基因大豆在內的其他大豆品種。“但是現在,隨著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侵入,已經在收購的大豆中發現混雜的跡象。”黑龍江某油脂企業老板透露說,而一旦種子出現混雜,那后果可想而知。
“保護黑龍江大豆就是保護中國的大豆產業,對于進口轉基因大豆侵入黑龍江問題,政府應從戰略高度來對待和解決。”劉寶輝研究員提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