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發展未來主要趨勢分析
本文導讀:礦業發展未來主要趨勢分析,從歷史上來看,在經濟下滑時期,由于財務壓力加大,要求企業進行成本管理、減少資本支出,并且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基于效率的并購,因而,產業集中度會提高。在礦業行業,情況就是如此。
內容提示:從歷史上來看,在經濟下滑時期,由于財務壓力加大,要求企業進行成本管理、減少資本支出,并且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基于效率的并購,因而,產業集中度會提高。在礦業行業,情況就是如此。
過去的十年是令人驚嘆的十年,礦業行業走出絕望境地,成為投資界的寵兒。這是之前誰都未曾預料到的。與礦業行業的復興息息相連,中國成為多種礦產資源的最大消費國:中國在全球海運鐵礦石貿易中的比重從15%上升到70%、鐵礦石進口從6000萬噸/年上升到6億噸/年、中國銅需求量在全球的比重從13%上升到28%、中國的鋁需求量從全球需求量的13%提高到34%、中國鋼產量從1.4億噸/年提高到5.5億噸/年。
在今后的十年,有六大趨勢將深深影響到資源行業,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正在積極參與全球礦業市場的中國企業對此更應加以關注。
第一,資源需求在未來幾年中將保持上升趨勢。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那些目睹礦業行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衰退境況的觀察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是商業周期所導致的,還是另有原因?”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大宗商品跳水時,《金融時報》中的一篇文章指出,投資界再次受到了愚弄,資源價格的上升只是有一個周期的表現。就像媒體的很多斷言一樣,這是錯誤的。實際上,這是一個“買入信號”。仍有數十億人渴望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及生活水準,這些愿望都要靠大宗商品來實現。但需要提醒的是,需求量或價格不會呈現出直線上升的態勢。未來將會出現某些周期性波動,但是在這些周期中,供需關系仍將圍繞著趨勢曲線波動。
第二,那些支持全球經濟與社會事業所需的資源將會越來越昂貴。
我們今天開采的資源,是大自然經過千百萬年才創造出來的,因此,在我們有生之年,并沒有新的資源被創造出來。我們面對的情況是資源儲備的品相越來越低,礦物加工難度越來越大,資源開采環境越來越惡劣(離市場遠、物流難度大、水更深)。隨著價格的上升及技術的進步,回收再利用的經濟優勢將愈加顯現。但是,資源價格并不會無限制飆升。當生產某種資源的成本超過其被認可的價值時,供需將達到平衡。
第三,資源消費國再次認識到,資源是其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對發達國家如此,對發展中國家也如此。
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的崛起,以及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都證實了這一點。70年代之后,需求的穩定化導致了供應過剩的局面,資源消費國因而認為,資源的實際價格會下跌,沒有必要持有資源。他們認為,任何資源能以某個價格買到。當這些國家認識到,控制實物產品是何等重要時,將不遺余力地通過簽訂長期合同來牢牢把握住資源,大力與資源國發展互惠關系。
第四,資源生產國越來越認識到資源的價值,期望與購買企業及國家簽訂對己更為有利的條款。這種現象在石油行業已非常明顯—在該行業,權力掌握在國家石油公司(NOC)手中。勘探、開發及生產技術則為服務企業所掌握,大型石油企業在多年來一直著力培訓外籍員工。
那么,國際石油公司(IOC)創造了哪些新價值呢?資金?不是。這對國際石油公司而言,是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開采的關鍵技術仍然在業界的掌握之中,而并未被非承包商所掌握,但是,資源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那些急于增加收入、希望加強國家或地區地位的政府而言,國際石油公司自然而然成為其目標。
國際石油公司收入豐厚,而民眾對資源產品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又不甚了了,當地民眾將資源視作大自然的饋贈,認為應該為己所有。他們常常說,“我們為什么要依靠你們(這些國際石油公司)?”其結果是,通過提高礦稅或自己在所有權中的比重,資源產出國分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所有這些因素,將抬高資源生產成本。
第五,各企業,特別是大型礦業企業認識到,只有讓當地民眾在合作關系中受益,才能使業務得到持續發展。礦業企業能夠借經濟利益之名,不顧其對社會及環境所造成損害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壞消息傳播得更快。另外,政府與企業還受到眾多非政府組織的監督。這種趨勢將減緩礦業的發展,抬高價格。
第六,在今后十年內,礦業行業結構將更為離散。也就是說,對于任何一種大宗商品,其最大參與企業所占的份額都將下降。
從歷史上來看,在經濟下滑時期,由于財務壓力加大,要求企業進行成本管理、減少資本支出,并且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基于效率的并購,因而,產業集中度會提高。在礦業行業,情況就是如此。
當力拓公司收購北方礦業,淡水河谷收購Caemi與Ferteco后,海運鐵礦石市場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三個巨頭在市場中的份額達到75%。必和必拓收購 WMC,Freeport收購菲爾普斯道奇,英美礦業收購埃克森在智利的采礦資產,埃斯孔迪達(Escondida)銅礦經歷強勁成長,隨后五大銅生產企業控制了全球40%以上的產量。在鎳行業,必和必拓收購WMC,淡水河谷收購INCO,斯特拉塔(Xstrata)收購鷹橋公司(Falconbridge)后,五大鎳生產企業的集中度提高45%至62%。
但在成長市場中,企業所受的成本壓力更小,資本充裕,新的供應不斷進入市場。一些六年前世人還不曾聽說過的企業紛紛進入市場,到目前已擁有了數十億美元的市值。
另外,價格的攀升還刺激了蒙古、撒哈拉沙漠以南及拉美地區的資源開發,新型資源正被開發出來。國有企業及下游企業正投資于原材料領域,以確保自身的原材料供應及價格的穩定。最終造成的局面是,資源產品更加多種多樣,并且受到眾多參與企業的控制,而不是僅受少數大型企業的控制。從長期來看,這將降低所有參與企業的收益。
作為資源需求大國,中國應該如何去適應這樣的趨勢呢?首先,長期的需求前景意味著中國需要繼續勘探和開發國內資源。這可以通過簡化和加快勘探許可證的審批過程、允許勘探許可確定轉為開發許可來加速。與帶來勘探和開發技術的外國機構結成伙伴也應該得到鼓勵。
其次,既然進口原材料對于滿足中國需求必不可少,對于海外資源開發的機會,中國必須展示出一中“雙贏”的主張。對于許多國家,自然資源被視作他們的天賜財富,在國家身份(nationalidentity)中占有特殊地位。承認一種與國家和公司的新關系需要花費時間,中國需要以一種方式能夠使其“漸進學習”獲得這些機會。這將意味著中國應該從一些較小的興趣和不那么野心勃勃的商業目標開始,而不是其他可能喜歡一種方式。天長日久,隨著熟悉程度增加,關系有了發展,自然會有更多機會增加投資,而且與各方的利益保持一致。這樣也讓中國有必要的時間和經驗來決定可以信任誰,并獲得在海外謹慎有效進行資源投資和運營的技能。
第三,作為發展關系努力的一部分,中國應該在其投資的項目和公司中,作出可持續發展和良好治理的表率。如果一個國家、政府、當地社區、普通百姓和商業伙伴看到中國的參與和投資令他們從中受益,那么進一步發展雙方互益的運營和戰略性資源投資的進程會得到加強。
顯然,以上幾點需要第三方的互動和參與,還需要耐心和時間。然而,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的資源需求是一個長期現象,缺乏熟悉從一開始會產生一種不堅定的回應,“雙贏”主張、行事方式持續一致、共同認可的戰略目標,會提供一個成功的堅固基礎。建立在堅固基礎上的關系和機會能提供一致、長期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