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鎢資源利用情況分析
本文導讀:張鎢是我國礦產品中為數不多的優勢資源品種之一。然而由于開采量仍然過大,民采屢禁不止,亂采濫挖嚴重,造成了鎢礦資源的極大浪費。為了抑制鎢礦無序開采,自2002年起,國家每年都制定鎢礦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并將開采指標下放到各個剩然而這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實到位。突出表現為鎢精礦產量年年超過國家下達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2003-2008年國土資源部累計下達的全國鎢精礦開采總量,年均超過指標42.34%。2009年中國鎢精礦產量超過開采指標44.6%。
內容提示:張鎢是我國礦產品中為數不多的優勢資源品種之一。然而由于開采量仍然過大,民采屢禁不止,亂采濫挖嚴重,造成了鎢礦資源的極大浪費。為了抑制鎢礦無序開采,自2002年起,國家每年都制定鎢礦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并將開采指標下放到各個省。然而這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實到位。突出表現為鎢精礦產量年年超過國家下達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2003-2008年國土資源部累計下達的全國鎢精礦開采總量,年均超過指標42.34%。2009年中國鎢精礦產量超過開采指標44.6%。
近年來,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國的鎢資源利用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產總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產品結構和出口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國鎢資源利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資源開采量過大,資源形勢緊張;鎢冶煉加工行業落后,產品結構不合理;出口結構不合理,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1 資源開采量過大,資源形勢緊
張鎢是我國礦產品中為數不多的優勢資源品種之一。然而由于開采量仍然過大,民采屢禁不止,亂采濫挖嚴重,造成了鎢礦資源的極大浪費。為了抑制鎢礦無序開采,自2002年起,國家每年都制定鎢礦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并將開采指標下放到各個省。然而這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實到位。突出表現為鎢精礦產量年年超過國家下達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2003-2008年國土資源部累計下達的全國鎢精礦開采總量,年均超過指標42.34%。2009年中國鎢精礦產量超過開采指標44.6%。
2010年我國下達的鎢精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0000噸,而國內產量為115097噸,超出總量控制的43.87%。有資料顯示,中國國有20家黑鎢礦山在2005年前后將有12座礦山因資源枯竭而關閉。到2010年,中國可能只剩兩座黑鎢礦山在生產。
而我國白鎢基礎儲量中,81.1%的礦石品位小于0.4%,且組分復雜并與其他金屬伴生,不具備單獨開采的條件,只能與其共生伴生的有用組份一并進行綜合開發。我國目前的鎢資源形勢已十分嚴峻。
2 鎢冶煉加工行業落后,產品結構不合理
我國鎢加工業企業多、規模小、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不高。
全國大小硬質合金企業600多家,年產量超過2000噸的企業只2家,年產量超過100噸的企業不足50家,一直沒有形成產業集中度很高的大型企業。而且,低水平的、初級產品的企業的盲目擴張造成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不高,行業之間低價惡性競爭、企業效益低下。另外,我國鎢加工業發展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產品質量和性能與發達國家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國鎢制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絕大多數廠家的生產以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為主,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很低。如國內硬質合金行業龍頭企業年產4000多噸硬質合金,其銷售收入卻只有國外某硬質合金知名企業年產300多噸高性能硬質合金年銷售額的二分之一。
3 出口結構不合理
我國以35%的鎢資源向世界提供著80%至90%的供應。雖然從出口數量看我國的鎢供應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但事實卻并非如此。由于鎢的過量生產,加之我國的消費能力有限,我國將大部分的鎢都用于出口。這造成了國際市場鎢制品供大于求的現象,而我國的鎢冶煉加工能力還在不斷擴大。近年來,隨著鎢價格的不斷上漲,超量生產還造成了我國鎢資源走私嚴重的現象。而國外紛紛利用這些對我國的鎢制品競相壓價,使得我國的鎢品出口雖處于壟斷地位卻不能獲得壟斷利潤。另外,由于冶煉加工行業落后,生產的產品仍然是以低附加值的初級冶煉產品為主,這直接導致了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出口的鎢產品中初級產品占到了出口總量的75%以上,即使是在高技術含量的優質特鋼、硬質合金的產能和技術方面,我國在國際上始終處于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