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大豆食用市場狀況分析
本文導讀:農村居民每年人均大豆食用消費量與該地區的大豆產量和消費習慣相關,大豆主產區居民的人均消費量明顯要高于非主產區。
中國有直接食用大豆的文化傳統,大豆及豆制品是居民能量和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之一。2002年,中國居民的膳食構成中,豆類占能量食物來源的2.6%(大城市和貧困農村,這一比例分別為3.2%和3.7%),比1992年增加了0.8個百分點;豆類來源的蛋白質占7.5%(大城市和貧困農村,這一比例分別為7.3%和9.3%),比1992年增加了2.4個百分點。中國歷次的食物和營養發展規劃中都把提高豆類蛋白比例作為提高居民優質蛋白攝入量的發展目標。盡管中國居民消費的動物性蛋白的比例不斷增加,自1960年以來的歷次調查數據看,城市居民中豆類蛋白攝入量占優質蛋白攝入量的比例一直在12%左右,農村這一比例為6.5%—7%之間。
從消費習慣看,城鎮居民以消費豆制品為主,農村居民以消費原豆為主。隨著居民食物選擇的日益豐富,1995年以來,城鎮居民干豆類及豆制品的人均消費金額平穩增長,總消費額隨著城鎮人口的增長而穩步上升。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的更快,干豆類及豆制品消費支出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有所降低。2008年,消除物價指數后的城鎮居民人均干豆類及豆制品消費額為40.36元,比1995年增長了98.8%,而占人均可支配支出的比重為0.35%,減少了48.8%。城鎮居民原豆消費金額僅占干豆類及豆制品消費的5%,2008年不到0.5kg/人;農村居民年人均原豆消費量占到其豆類及豆制品消費量的60%左右。1996—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大豆消費量呈現遞減趨勢,從2.28kg/人下降到1.8kg/人,但一直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的3—5倍。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大豆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大豆食用需求地區差異明顯。農村居民每年人均大豆食用消費量與該地區的大豆產量和消費習慣相關,大豆主產區居民的人均消費量明顯要高于非主產區。2008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大豆主產省農村居民人均大豆消費量在4kg以上,江蘇、湖北、貴州等地在2kg以上;而在陜西、甘肅等種植大豆較少的西北地區和北京、上海等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農村居民的人均大豆消費量在0.5kg以下。城鎮居民在豆制品消費水平上的地區差異并不明顯;總體來看,華東和華南地區消費水平相對較高,而西部地區相對較低。2008年,消費水平在全國平均水平(54.61元/人)以上的有上海、湖北、江蘇、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北京和吉林等地,其中上海市城鎮居民消費水平最高,為93.18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