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證券業發展前景分析
本文導讀:隨著創新業務的拓展,衍生產品的增多,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增強,券商面臨的風險形勢更加復雜,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融資類業務將提升券商經營標桿。融資融券業務運行三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規模連創新高,對券商的收入貢獻也大幅提升。截至7 月末,兩融余額突破2200 億元,較年初實現翻番,收入占比由2011 年2%大幅增至目前的13%,全年預計20%左右。目前兩融規模占總市值的比重約1%,交易額占總成交額的比重約6%,與成熟市場規模相比,兩融業務仍有巨大增長空間。同時,隨著結構性融資、約定購回、資產證券化、過橋貸款、并購融資等新業務的逐步推出,融資類業務規模將不斷擴大,進一步拓寬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融資類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張,增加了資金需求,擴大了券商的經營杠桿,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資本的作用越來越顯現。
理財業務將迎來迅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2012年以來,抓住監管政策放寬的機會,券商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管理規模上,截至6 月末,券商資產管理規模達到3.5 萬億元,首次超過基金資產規模,比2012年末增長84%,其中通道業務成為券商資管規模增長的重要手段。產品創設上,除現有的債券類、類保本、現金管理類等低風險產品外,不少券商正在加緊開發分級類、結構化、股權質押融資、市值管理、資產證券化等產品,更好地滿足客戶不同的理財需求。此外,隨著券商柜臺業務的開展,上柜產品將不斷豐富,非標產品、定制產品會逐步增加,這將為券商理財業務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證券市場競爭格局與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場外市場業務發展為券商業務提供了新領域。在美國,幾乎所有的證券都可在場外市場交易,上柜產品主要包括權益類、FICC、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品三大類,交易金額占到全美交易金額的70%以上。柜臺業務在美國投行業務體系中也處于核心地位,通過和客戶成為交易對手,不僅獲取傭金收入,更有風險價差。2010 年以來,柜臺業務收入到高盛總收入的比重50%。盡管產品數量和市場規模還相當有限,但通過拓展新三板和柜臺業務,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券商融資、托管、登記、支付、交易等基礎功能將逐步完善和恢復,通過創造市場、創設產品、促進交易,券商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增強,逐步探索差異化經營。
互聯網金融將改變券商傳統經營模式。近兩年來,金融市場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互聯網金融興起,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憑借先進的網絡技術及龐大的客戶群,開始滲透到金融服務領域。正如馬云所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余額寶”的出現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客戶超過400 萬戶,資金規模突破百億元。據業內預測,未來增長空間可達到3000 億元左右。雖然短期內互聯網金融還無法撼動傳統金融的市場地位,長期來看,將逐步改變傳統金融的經營模式。面對這一變化,不少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都在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加強與電商合作、建立網上理財平臺、完善支付結算功能等方式,探索互聯網金融模式。
隨著創新業務的拓展,衍生產品的增多,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增強,券商面臨的風險形勢更加復雜,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在管理理念上,需從單純的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向經營風險轉變,提高風險容忍度,提升平衡風險與收益的能力。在管理手段上,加強量化控制,引進先進的管理工具,不斷提高風險預判、識別和預警能力。在管理范圍上,更加關注創新業務涉及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及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