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氣勘探新趨勢掃描
http://www.xibaipo.cc 2008-12-05 14:55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從陸相到海相,從構造到巖性——中國油氣勘探新趨勢掃描
從陸相到海相,從構造到巖性——中國油氣勘探新趨勢掃描
2006年5月3日,中國石油對外披露
作為我國40年來油氣勘探中“最鼓舞人心”的重大發現,冀東油田在有效勘探面積只有1570平方千米的南堡凹陷,發現了儲量規模超過10億噸的大油田。
一個多月以前,中國石化公布了普光氣田的最新數據,國家儲量委員會認定的普光氣田探明儲量由原來的2500多億立方米,增加到3600多億立方米。
南堡的發現是陸相盆地勘探的結果,既有構造油氣藏,也有巖性地層油氣藏,整個南堡油田上層是地層油藏,中層為巖性油藏,下層為構造油藏,呈立體狀。
近年來,我國的油氣勘探呈現出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并舉、構造油藏與巖性油藏同行的局面。
巖性勘探全球矚目
2003年9月18日,中國石油在杭州召開隱蔽油氣藏勘探研討會。會議號召中國石油勘探戰線全體員工要以“求真、求實、求知、求證的科學態度,如醉、如癡、如迷、如狂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中去。
中國石油對勘探戰線發出這樣的號召,是緣于一種認識的變遷:以陸相盆地構造油氣藏勘探為主要目標的傳統勘探思想和方法,已經在我國實行了50年。在這50年中,我國陸上松遼、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柴達木和準噶爾等七大沉積盆地中容易發現、易于開發的構造性油氣藏已經所剩無幾,那么盆地里剩余的資源量在哪里?答案是,主要在巖性地層中。
一個盆地的資源量是由其生烴巖的規模和生烴強度決定的,就好比有多少白面就可以蒸出多少饅頭。現在,白面的量是清楚的,并且饅頭已經蒸出來了,前人吃掉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沒有在前人放饅頭的籃子里,那么這些剩余饅頭一定在另一個地方。中國石油認為,這些剩余的“饅頭”就放在巖性地層之中。中國石油同時認為,剩余的“饅頭”并不比已經吃掉的少,尋找這些“饅頭”的潛力巨大。
其實這認識并非憑空想象而來。早在1983年,長慶油田就證明了這種認識的正確性。從1970年5萬石油大軍跑步上隴東,開展石油會戰以來,長慶人幾乎把整個盆地翻個底朝天,但儲量豐度高、易于開發的侏羅系油藏再難覓蹤影。該油田的產量也長期徘徊在140萬噸左右。1983年,最終探明儲量達3.3744億噸的安塞油田被發現,經過12年的開發攻關,這個平均有效滲透率只有0.49毫平方微米的特低滲油田實現有效開發。接著是儲量規模更大但同樣是低滲透的靖安油田。此后,還發現并有效開發了西峰油田、姬塬油田。該油田的天然氣勘探也走過一條類似的道路,在巖性地層氣藏上做出了大文章。2006年,長慶油田的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油氣當量超過17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油氣田。此外還有華北油田,也在二連盆地的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中連連得手,彌補了該油田老區遞減,保持了原油產量的穩定。
2003年以后,中國石油展開了一次“洗腦”運動。在這次為時一年多的行動中,中國石油對勘探系統全體技術人員進行了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理論和方法的培訓。習慣尋找構造和圈閉的勘探者們,此時才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尋常的巖性地層。
這一重大勘探方向的轉移,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石油的油氣藏勘探,一批重大勘探成果相繼產生。從東部松遼盆地慶深氣田的發現,到渤海灣冀東南堡油田的誕生,從鄂爾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到四川盆地須家河大型地層巖性氣藏,從準噶爾盆地東部到塔里木盆地中央,中國石油都有重要斬獲,也引起了全球勘探界的矚目。2007年5月11日,來自全球的14位頂尖勘探專家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對陸相盆地系統和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進行了研討,與會外國專家對中國石油在這方面取得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陸相盆地大有作為
中國石油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得益于觀念的突破。巖性油氣藏與構造油氣藏相比,由于油藏類型不同,成藏條件不同,油氣分布與富集規律不同,不同凹陷或區帶的成藏控制因素不同,因此,巖性地層油氣藏的勘探必創新認識和研究思路。其次是得益于新技術、新理論。層序地層原理、沉積學原理等理論的突破和高清晰三維地震連片處理技術、精確測井技術、地震反演技術等新技術為隱蔽油氣藏勘探取得突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再次是得益于新的組織形式。過去勘探研究工作是地質、物探分頭進行,構造解釋、沉積儲層、新技術應用、圈財評價獨立進行,現在是組成多學科專業項目組,地質、物探、測井有機結合,展開聯合技術攻關。但這一切都是基于對陸相盆地勘探潛力的認識。
我國陸上沉積盆地,陸相盆地系統占主導地位,少部分同時兼具海相特征。陸相盆地又分為斷陷、坳陷、前陸和海相克拉通四種類型。經過近50年的勘探,我國陸相盆地系統中易于發現的構造油氣藏已經所剩無幾。構造型油氣藏存在于圈閉之中,須具備生、儲、蓋三大條件,但巖性地層油氣藏大部分以儲代蓋,因此,往往豐度較低、滲透率也較低,而且大部分儲層還同時具有非均質的特性。正是這些特性,使得油氣資源在長達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年的漫長地質年代中沒有揮發,而仍然存在于地層之中。這些油氣藏在勘探上,往往表現比較“溫和”,比如壓力低、產量低甚至沒有自然產能。在開發上,表現為單井產量低、開發工藝復雜等。
但陸相盆地的勘探潛力是無可質疑的。目前,中國石油已經連續6年探明石油儲量超過5億噸,連續54年實現了儲量替代率大于1。天然氣勘探更是多年探明儲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2004年以來,中國石油新增的探明儲量中,巖性地層油氣藏所占比例均超過60%,2006年更是達到了65%以上。
當然,構造型油氣藏勘探的大門并沒有關上。中國石油各油氣田的勘探家們在重點尋找巖性地層油氣藏的同時,并沒放過任何一個構造型油氣藏的蛛絲馬跡。隨著高精度三維地震技術、油氣藏識別技術的進步,近年來,一些隱蔽性極強構造型油氣藏也被相繼發現。
海相勘探方興未艾
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油氣儲量90%是在海相地層之中。但在我國,4年前的統計數字顯示,海相地層中發現的儲量不足10%。難道中國沒有海相油氣藏?李四光、黃汲清、翁文波等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創造并實踐了陸相生油理論。這一理論在玉門、大慶、新疆、勝利、華北、中原等油田的勘探中結出了豐碩成果,使我國第一次擺脫了貧油的帽子。但1993年以來,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被扔到太平洋里的那頂貧油帽子又乘著東南信風漂了回來。于是勘探家們開始思考新的出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海相地層。
中國并不是海相地層不發育的國家,海相地層的油氣勘探潛力也非常驚人。原來認為,鄂爾多斯盆地是典型的陸相盆地,存在辮狀河三角洲、湖相三角洲等沉積亞相,但最近研究表明,該盆地陸相下面同樣存海相沉積。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未,南堡凹陷中的1000平方千米灘海部分對外合作,有兩家國際公司參與風險勘探,但他們的鉆頭打到火山巖就停了下來,認為再往下不可能有油氣存在。但冀東人轉變了這種觀念,在深層火山巖地層中發現了大油田。而中國石化更是把海相勘探作為勘探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規格很高的“南方海相勘探部”,重點攻關海相勘探。中國石化也是在海相勘探中收獲最大的公司,在以海相為主的四川盆地東部,不僅發現了普光大氣田,還于近期在元壩地區發現一個更大的場面。
我國七大沉積盆地中,東部兩大盆地中,松遼盆地是典型的陸相盆地,渤海灣盆地以陸相為主。在西部五大盆地中,四川盆地以海相為主;鄂爾多斯以陸相為主下部有海相沉積;柴達木和準噶爾兩大盆地是陸相盆地;面積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則是既有陸相沉積也有海相沉積,兩者等量齊觀;西藏的羌塘盆地是一個年輕典型海相盆地。看起來海相沉積所占比例低于陸相盆地,但要知道,我國的海相沉積勘探程度極低,資源潛力巨大。
記者近日獲悉,中國石油也已經把海相勘探列為又重點。5月10日,該公司與國家科技部聯合召開會議,組織一大批國內知名的科學家進行了研討,一批重大海相勘探項目即將啟動。
2006年5月3日,中國石油對外披露
作為我國40年來油氣勘探中“最鼓舞人心”的重大發現,冀東油田在有效勘探面積只有1570平方千米的南堡凹陷,發現了儲量規模超過10億噸的大油田。
一個多月以前,中國石化公布了普光氣田的最新數據,國家儲量委員會認定的普光氣田探明儲量由原來的2500多億立方米,增加到3600多億立方米。
南堡的發現是陸相盆地勘探的結果,既有構造油氣藏,也有巖性地層油氣藏,整個南堡油田上層是地層油藏,中層為巖性油藏,下層為構造油藏,呈立體狀。
近年來,我國的油氣勘探呈現出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并舉、構造油藏與巖性油藏同行的局面。
巖性勘探全球矚目
2003年9月18日,中國石油在杭州召開隱蔽油氣藏勘探研討會。會議號召中國石油勘探戰線全體員工要以“求真、求實、求知、求證的科學態度,如醉、如癡、如迷、如狂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中去。
中國石油對勘探戰線發出這樣的號召,是緣于一種認識的變遷:以陸相盆地構造油氣藏勘探為主要目標的傳統勘探思想和方法,已經在我國實行了50年。在這50年中,我國陸上松遼、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柴達木和準噶爾等七大沉積盆地中容易發現、易于開發的構造性油氣藏已經所剩無幾,那么盆地里剩余的資源量在哪里?答案是,主要在巖性地層中。
一個盆地的資源量是由其生烴巖的規模和生烴強度決定的,就好比有多少白面就可以蒸出多少饅頭。現在,白面的量是清楚的,并且饅頭已經蒸出來了,前人吃掉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沒有在前人放饅頭的籃子里,那么這些剩余饅頭一定在另一個地方。中國石油認為,這些剩余的“饅頭”就放在巖性地層之中。中國石油同時認為,剩余的“饅頭”并不比已經吃掉的少,尋找這些“饅頭”的潛力巨大。
其實這認識并非憑空想象而來。早在1983年,長慶油田就證明了這種認識的正確性。從1970年5萬石油大軍跑步上隴東,開展石油會戰以來,長慶人幾乎把整個盆地翻個底朝天,但儲量豐度高、易于開發的侏羅系油藏再難覓蹤影。該油田的產量也長期徘徊在140萬噸左右。1983年,最終探明儲量達3.3744億噸的安塞油田被發現,經過12年的開發攻關,這個平均有效滲透率只有0.49毫平方微米的特低滲油田實現有效開發。接著是儲量規模更大但同樣是低滲透的靖安油田。此后,還發現并有效開發了西峰油田、姬塬油田。該油田的天然氣勘探也走過一條類似的道路,在巖性地層氣藏上做出了大文章。2006年,長慶油田的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油氣當量超過17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油氣田。此外還有華北油田,也在二連盆地的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中連連得手,彌補了該油田老區遞減,保持了原油產量的穩定。
2003年以后,中國石油展開了一次“洗腦”運動。在這次為時一年多的行動中,中國石油對勘探系統全體技術人員進行了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理論和方法的培訓。習慣尋找構造和圈閉的勘探者們,此時才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尋常的巖性地層。
這一重大勘探方向的轉移,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石油的油氣藏勘探,一批重大勘探成果相繼產生。從東部松遼盆地慶深氣田的發現,到渤海灣冀東南堡油田的誕生,從鄂爾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到四川盆地須家河大型地層巖性氣藏,從準噶爾盆地東部到塔里木盆地中央,中國石油都有重要斬獲,也引起了全球勘探界的矚目。2007年5月11日,來自全球的14位頂尖勘探專家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對陸相盆地系統和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進行了研討,與會外國專家對中國石油在這方面取得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陸相盆地大有作為
中國石油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得益于觀念的突破。巖性油氣藏與構造油氣藏相比,由于油藏類型不同,成藏條件不同,油氣分布與富集規律不同,不同凹陷或區帶的成藏控制因素不同,因此,巖性地層油氣藏的勘探必創新認識和研究思路。其次是得益于新技術、新理論。層序地層原理、沉積學原理等理論的突破和高清晰三維地震連片處理技術、精確測井技術、地震反演技術等新技術為隱蔽油氣藏勘探取得突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再次是得益于新的組織形式。過去勘探研究工作是地質、物探分頭進行,構造解釋、沉積儲層、新技術應用、圈財評價獨立進行,現在是組成多學科專業項目組,地質、物探、測井有機結合,展開聯合技術攻關。但這一切都是基于對陸相盆地勘探潛力的認識。
我國陸上沉積盆地,陸相盆地系統占主導地位,少部分同時兼具海相特征。陸相盆地又分為斷陷、坳陷、前陸和海相克拉通四種類型。經過近50年的勘探,我國陸相盆地系統中易于發現的構造油氣藏已經所剩無幾。構造型油氣藏存在于圈閉之中,須具備生、儲、蓋三大條件,但巖性地層油氣藏大部分以儲代蓋,因此,往往豐度較低、滲透率也較低,而且大部分儲層還同時具有非均質的特性。正是這些特性,使得油氣資源在長達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年的漫長地質年代中沒有揮發,而仍然存在于地層之中。這些油氣藏在勘探上,往往表現比較“溫和”,比如壓力低、產量低甚至沒有自然產能。在開發上,表現為單井產量低、開發工藝復雜等。
但陸相盆地的勘探潛力是無可質疑的。目前,中國石油已經連續6年探明石油儲量超過5億噸,連續54年實現了儲量替代率大于1。天然氣勘探更是多年探明儲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2004年以來,中國石油新增的探明儲量中,巖性地層油氣藏所占比例均超過60%,2006年更是達到了65%以上。
當然,構造型油氣藏勘探的大門并沒有關上。中國石油各油氣田的勘探家們在重點尋找巖性地層油氣藏的同時,并沒放過任何一個構造型油氣藏的蛛絲馬跡。隨著高精度三維地震技術、油氣藏識別技術的進步,近年來,一些隱蔽性極強構造型油氣藏也被相繼發現。
海相勘探方興未艾
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油氣儲量90%是在海相地層之中。但在我國,4年前的統計數字顯示,海相地層中發現的儲量不足10%。難道中國沒有海相油氣藏?李四光、黃汲清、翁文波等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創造并實踐了陸相生油理論。這一理論在玉門、大慶、新疆、勝利、華北、中原等油田的勘探中結出了豐碩成果,使我國第一次擺脫了貧油的帽子。但1993年以來,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被扔到太平洋里的那頂貧油帽子又乘著東南信風漂了回來。于是勘探家們開始思考新的出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海相地層。
中國并不是海相地層不發育的國家,海相地層的油氣勘探潛力也非常驚人。原來認為,鄂爾多斯盆地是典型的陸相盆地,存在辮狀河三角洲、湖相三角洲等沉積亞相,但最近研究表明,該盆地陸相下面同樣存海相沉積。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未,南堡凹陷中的1000平方千米灘海部分對外合作,有兩家國際公司參與風險勘探,但他們的鉆頭打到火山巖就停了下來,認為再往下不可能有油氣存在。但冀東人轉變了這種觀念,在深層火山巖地層中發現了大油田。而中國石化更是把海相勘探作為勘探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規格很高的“南方海相勘探部”,重點攻關海相勘探。中國石化也是在海相勘探中收獲最大的公司,在以海相為主的四川盆地東部,不僅發現了普光大氣田,還于近期在元壩地區發現一個更大的場面。
我國七大沉積盆地中,東部兩大盆地中,松遼盆地是典型的陸相盆地,渤海灣盆地以陸相為主。在西部五大盆地中,四川盆地以海相為主;鄂爾多斯以陸相為主下部有海相沉積;柴達木和準噶爾兩大盆地是陸相盆地;面積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則是既有陸相沉積也有海相沉積,兩者等量齊觀;西藏的羌塘盆地是一個年輕典型海相盆地。看起來海相沉積所占比例低于陸相盆地,但要知道,我國的海相沉積勘探程度極低,資源潛力巨大。
記者近日獲悉,中國石油也已經把海相勘探列為又重點。5月10日,該公司與國家科技部聯合召開會議,組織一大批國內知名的科學家進行了研討,一批重大海相勘探項目即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