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電信網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http://www.xibaipo.cc 2009-01-08 15:35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互聯網與電信網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一、引言
互聯網已成為目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部分,互聯網為社會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極大地加速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互聯網技術并沒有產生根本的突破。互聯網存在的嚴重問題日益顯現,已經開始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研究并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互聯網技術對電信網的強烈沖擊,打破了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促進了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上的業務層出不窮,富有進取性,互聯網業務在電信寬帶網上已處于絕對統治地位。電信界處于相當被動的局面,正在尋找發展方向和技術突破口,以使自己重新處于主動地位,但至今沒有找到,電信網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
電信網和互聯網的發展都進入了十字路口,其方向應該是下一代網絡。下一代網絡將會是未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作為國家通信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其要素為安全、可信任,可以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和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可持續、良性發展,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與現有的主流技術可互通、共存、平滑演進,使之成為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
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1.互聯網的積極作用
互聯網已經成為目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互聯網是不可能達到目前這樣高的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互聯網為社會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互聯網驚人的發展速度和強烈的開拓精神,建立了可以和電信網抗衡的全球性大網,打破了電信的壟斷地位,大大加速和推動了通信信息業的技術發展。互聯網的思維創新、技術創新,業務與承載相分離,使業務的多樣性和綜合性得以實現,提供了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信息平臺,極大地引發了社會的創新能力,互聯網創造出來的新業務,已經使億萬用戶獲益。
2.互聯網引發的問題
互聯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安全問題。互聯網不保證網絡基本的安全性和網絡的基本可信任性,而網絡的不安全性和不可信任性導致用戶濫用安全加密技術。安全加密技術嚴重失控及加密技術的濫用大大提高了安全的成本,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了巨大威脅。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Web2.0,Web3.0和P2P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大大推進了互聯網上業務和應用的發展,繁榮了互聯網的業務市場,同時也提供了可以快速生成和廣泛傳播的不良信息的能力、傳播通路和渠道。互聯網難以定位與溯源,使得網絡詐騙、網絡犯罪難以控制與管理。互聯網的發展導致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各國政府正投入巨資來研究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互聯網上的所有業務網都是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業務網上的業務網沒有傳輸資源也不掌控傳送資源。以寄生網形態存在的業務網的好處是,這樣的業務網運營起來很便宜,因為它所使用的、并賴以生存的傳送資源是無償的,使用完全是免費的。其缺點是,因為業務網沒有亦不掌控傳送資源,它就無法確知它所提供的業務可能達到的服務質量,從而無從向用戶作任何業務質量方面的保證和承諾。這樣的業務是無法經營的,只能是免費提供。另一方面,由于傳送資源是免費使用的,其必然的結果是,為了提高業務的服務質量,就要盡力去使用傳送資源,從而將激化業務網運營商和承載網運營商之間的矛盾,引發產業鏈的穩定問題。業務網的寄生性導致非良性產業鏈,目前尚處于平衡態,一旦失衡,產業鏈將會產生嚴重問題,而一旦產業鏈斷裂將會影響整個產業,危及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互聯網設計理念的變遷
互聯網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可以斷言,互聯網的創始人絕沒有想到互聯網會有今天這樣的輝煌。必須清楚地看到,三十年來,互聯網的用戶群體、互聯網的應用場合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的核心技術TCP/IP技術則是以不變應萬變。網絡技術(IP網)也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互聯網已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回顧互聯網的設計理念的變遷,尋找問題的根源,將是有益的和有啟示作用的。
過去,互聯網的設計核心理念是,端到端的透明性,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公平性和用戶自律性,網絡不管理,用戶擁有最大的自由度,以文字通信業務為主。互聯網原本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是完全非商用的。互聯網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潛在的問題是,應用的控制權交給了用戶,安全存在問題,沒有為商業使用考慮,為日后從事商業應用留下了隱患。
現在,互聯網的設計核心理念是,保持互聯網端到端的透明性。但由于NAT設備和防火墻的存在,這個理念正在被破壞。互聯網目前可以提供的還是“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但是,隨著業務的拓展,特別是向實時業務領域拓展時,互聯網提供“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已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要求網絡提供有資源保障的傳輸能力。因此,對互聯網傳輸能力的要求也在發生改變。但因受到實際網絡傳輸能力的限制,目前互聯網還是只能支持非實時業務和“盡力而為”質量的實時業務。互聯網的公平性和用戶自律性正在被破壞,UDP業務的廣泛使用及P2P的使用,已使用戶自律性蕩然無存。目前的互聯網依然是不管理的,用戶擁有最大自由度,互聯網已完全商用化。互聯網的特點是不能改變,即它仍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
潛在問題是,互聯網把網絡的控制權交給了用戶,故網絡是不安全的和不可信任的。網絡運營商缺乏對業務的控制及業務網的寄生性,無法構建良性的商業模型。資源正在被無節制地、掠奪式地消耗,有可能產生產業鏈的斷裂,危及互聯網的良性發展。
未來互聯網的設計核心理念隨著其業務發展的需求,將會發生極大改變。為了安全,端到端的透明性將發生改變,以便做到既能保證用戶的安全,又可方便地提供“執法檢查”(Lawful Intercept)的能力。為了能滿足廣大用戶的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提供令人滿意的實時/非實時等業務,互聯網的傳送能力也要改變,不僅要能提供“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還需提供有資源保障的業務傳送能力。用戶群體的擴大,用戶群體差異化要求的公平性和用戶自律性已經是不合理的要求,實際上也很難達到。就差異化服務而言,對用戶進行必要、合理的約束是必要的。網絡不管理將要發生改變,網絡將是可控、可管的。互聯網的用戶應該是適度受控的,用戶只能擁有必要的自由度,以保持互聯網的活力和創新性。良性的商業模型是必要的,它是互聯網能持續發展的基矗可以肯定地說,未來互聯網存在極大的變數,互聯網存在的變數遠遠大于確定數。未來互聯網可能有很大的改變,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即它永遠應該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這個特點是不能改變的,這是互聯網的本質和它的活力所在。
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是,網絡應該是安全、可信的,應該是可運營、可管理的。網絡資源是可知的,資源消費是合理、經濟和高效的。未來互聯網將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
4.互聯網上的業務網及其發展方向
除對互聯網的承載網(IP網)技術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并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使之能適應未來互聯網發展的需要外,對互聯網上的業務網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使之能良性發展。
業務網可以分為兩類,即寄生性業務網和經營性業務網。寄生性業務網的特點是,寄生者一般不考慮宿主的意愿和承受力,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因此,寄生性業務網的趨勢是,不自律,資源掠奪式消耗。經營性業務網的特點是,它擁有承載資源,其必然結果是,經營性業務網將會具有有效合理的使用資源,以求得最高單位資源的性能/價格比。
在目前的互聯網中,寄生性業務網是主流。由于它無需為它所消耗的承載網資源付出費用,故這樣的業務網成本低,發展容易。由于它不掌控資源,故無法掌控業務網發展的主動權,難以持續發展。因此,寄生性業務網不應是業務網發展的方向。經營性業務網目前是無人關注的,因為很少有人在可以吃到“免費午餐”的時候去付費吃飯,但它應該是發展方向,因為它符合商業規律,可以持續發展。在設計和發展業務網時,應考慮產業鏈中的全部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產業鏈將會嚴重扭曲甚至斷裂,對整個產業產生嚴重的影響。
業務網的發展方向是,互聯網上的業務網是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的,而業務網以寄生網的形式存在是有極大的弊端的。寄生可以分為良性寄生(猶如大豆與根瘤菌之間的良性寄生關系)和惡性寄生(冬蟲夏草的草與蟲之間的惡性寄生關系)。良性寄生是共存互贏的,惡性寄生對宿主來說是毀滅性的。目前,電信寬帶網處于“有網沒有業務”的尷尬境地,所有的寬帶業務都是互聯網業務,要促進寬帶網發展,除了大量采用互聯網業務外,別無出路。相反,互聯網則是處于“有業務沒有網”的環境,因為要經營一個IP網投入太大,互聯網業務的經營者沒有能力經營。比較理想的辦法是寄生在電信寬帶網上,到目前為止處于良性的寄生態,要發展,誰也離不開誰,盡管有矛盾,但仍是共存互贏。寄生業務網的特點??導致資源的無節制消耗及產業鏈的非良性發展,甚至使產業鏈斷裂。目前,互聯網上的業務網有從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的趨勢,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5.P2P技術
P2P是當前互聯網上的熱點技術之一。圍繞IP音頻和視頻文件共享和播放應用,P2P技術獲得快速發展。目前,P2P應用占寬帶流量的50%-60%(白天)和90%(晚上)及企業帶寬流量的40%。P2P已經成為寬帶的主要流量消耗者和重要的業務支持技術。
P2P是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技術,并非最近發明的新技術。在長達30 40年內,P2P技術并沒有獲得廣泛的使用,近年來卻獲得爆炸性的應用和急速發展。究其原因,是互聯網技術(IP承載網)的發展無法滿足互聯網上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互聯網的“盡力而為”的傳輸特性和網絡資源的不可知、不可控和不可管,使得網絡資源不能獲得充分使用,特別是本地網絡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再加上P2P業務提供者在其網絡資源的消耗方面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免費午餐”誰都想吃,并希望盡力多吃。另外,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端設備的能力(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大為增強,系統設備分布化已是大勢所趨,從而引發了P2P應用的快速發展。
P2P技術的本質是化集中處理和存儲為分布處理和存儲,將閑散的資源集中起來使用。因此,它是一種很有創意的技術,用好了它可以大大促進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可以大大降低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成本及提高網絡和系統設備的利用率,有著十分廣闊的使用前景。但同時必須注意到,P2P技術也是一種“殺傷力”很強的技術,它是以資源的大量消耗,甚至以用戶設備的安全性為代價來提高業務的服務質量,用得不好可能會危及用戶的安全,也可能導致產業鏈斷裂,從而阻礙產業的發展。P2P技術的應用要非常認真地加以考慮。如何使用P2P技術,站在什么立場上使用這種技術,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興利除弊”是引導產業發展的一條重要原則。因此,在P2P的應用上,要從信息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出發來考慮P2P技術,而不是圖一時之利來使用P2P技術。從信息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出發考慮使用P2P技術,可使之持續發展。如果只是圖一時之利來使用P2P技術,很難有持續發展的可能,因而在P2P技術的使用上要進行充分考慮。
對待P2P技術及其應用的態度與可能獲得的收益及其在價值鏈中的角色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互聯網界的業務系統開拓者對P2P技術是采取歡迎態度的。互聯網的業務提供商表示歡迎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互聯網的業務網都是“寄生網”,業務網與承載網是完全分離的,業務網的運營成本與其消耗承載網資源完全無關。使用P2P技術大量消耗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承載網資源,用消耗承載網的資源來換取業務提供者所提供業務的服務質量,從而吸引用戶使用,當然是業務提供者很自然的選擇。從本質上說,P2P技術與互聯網的設計理念是相背的,它違背了互聯網的基本原則(自律性和公平性原則)。P2P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是“盡力而為”網絡能力和包月收費的商業模型逼出來的。建立在P2P技術上的彈性重疊網,是承載網的重疊網,它可以對承載網的資源進行二次調度,以充分利用已有承載網的閑置或輕載資源,是對“盡力而為”網絡的適配,以充分利用目前可能提供的“盡力而為”網絡的能力,力求得到更好的服務質量。但必須注意的是,建立在P2P技術上的彈性重疊網,可以有效于一時,即在承載網資源尚沒有完全耗盡時,可以對承載網的資源進行二次調度,以充分利用已有承載網的閑置或輕載資源,在這種場合它是有效的。但它不可能有效于長期,即當承載網的所有資源完全耗盡后,建立在P2P技術上的彈性重疊網將會完全失去作用,這一點特別要引起目前熱衷于P2P彈性重疊網專家們的高度關注。
目前的電信運營商,一般都是主流IP承載網的運營商,他們不會歡迎目前這種P2P的使用方式,因為目前這種P2P技術的引入的確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煩惱。原因很簡單,即使是以P2P技術開發業務的業務提供商,也是以大量消耗承載網的資源來換取其業務質量的提高,承載網資源的大量消耗,并不能使承載網的經營者,特別是主流IP承載網的運營商得到合理的回報,承載網的經營者自然不會歡迎。但是,電信網的經營者所經營的IP寬帶網處于“有網沒有業務”的尷尬處境,電信運營商沒有寬帶業務,而不依靠互聯網的寬帶業務就無法發展它的寬帶用戶。因此,不論互聯網提供什么業務,用什么技術提供業務,只要是寬帶業務它就必須接受,沒有選擇余地。在P2P技術沒有引入之前,產業鏈處于良性狀態,產業鏈中的兩個最重要角色(寬帶IP網運營商和寬帶業務運營商)處于“和平共處”狀態,P2P技術的使用和引入,使產業鏈由良性狀態向非良性狀態轉變,產業鏈上的這兩個角色也由“和平共處”向利益沖突日益加劇轉變。盡管目前從表面上看電信運營商是無可奈何,但這種狀態是不可能維持的,也不會長期維持,巨大的變革正在醞釀之中。目前,一些治標的措施已經出臺,如識別和控制P2P流,在IP寬帶網中采取限流措施,提出寬帶用戶按流量計費(包括采用計費套餐,對用戶的上行流量計費等)。這些手段會有一定作用,但很有限。由于一些措施是放不到桌面上來的,搞得不好,運營商還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治標是不可取的,必須考慮要有治本的方法。從本質上說,這與目前采用的商業模型直接相關,不改變目前的這種商業模型,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業務網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是不正常的,也不是方向,承載網資源無端被消耗,而得不到合理的回報,從商業上來講絕對是不合理的,也是無法持續發展的。業務網不掌控必要的傳輸資源,就無法向用戶提供業務的質量保證和承諾,業務同樣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小打小鬧”可以,建設大規模業務網就不可能。業務網不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是根本的解決手段。這需要技術支持,而目前技術嚴重缺位,這是運營商面臨的重大挑戰,當然巨大的機遇也擺在面前。
P2P是一項技術,用好了可以促進發展,如在IPTV內容分發系統中使用P2P技術將會大大降低系統的設備費用,有利于大規模發展音/視頻業務。用得不好,將會加速互聯網上的業務網從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的趨勢,并引發大量安全問題,必須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
6.互聯網的消極面在增加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對互聯網的期望越來越高,對互聯網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互聯網正在成為事實上的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部分。目前,人們對互聯網的作用和互聯網產生的積極意義已經有足夠的認識,但對其消極面并沒有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對互聯網技術上存在的嚴重問題而導致的互聯網安全問題、對社會和消費者的影響問題和互聯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安全問題是互聯網存在的最大問題。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互聯網正在成為事實上的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部分。Web2.0和Web3.0的應用,使得原來需要一個網站才能進行的工作,現在個把人就能完成了。P2P技術的“非理性”使用,使得原來需要大型設備和大型傳送網絡能夠進行的工作,在目前的互聯網中就可以輕易完成。特別是Web2.O和Web3.0的應用和P2P技術在互聯網中的“非理性”使用,不良信息的制作、生成能力大大加強,傳播和擴散速度大大加快,網絡的惡意攻擊、網絡欺詐等網絡犯罪增多,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互聯網是以“用戶自律”為基準設計的網絡,它假定互聯網的用戶都是“謙謙君子”,在對網絡資源的使用上都是“自我約束、相互謙讓的”,互聯網上的一個著名的協議TCP協議”就是一個以用戶自律為基礎的通信協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互聯網的用戶嚴格遵守自律原則,互聯網據此保持穩定的運營。隨著互聯網業務的不斷開拓,應用的迅速發展,“用戶自律原則”已遭到徹底破壞,掠奪性的資源消費在不斷增長。特別是P2P技術的廣泛應用,用戶為了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用戶體驗,無節制地掠奪和把控網絡資源,“用戶自律”原則在新一代的互聯網用戶中已不復存在。但是,所使用的互聯網技術并沒有獲得根本改進,互聯網的網絡運營者(IP網的運營者)和互聯網上業務的運營者原本和諧、共存的關系發生了改變,兩者之間的沖突在增加。業務網有從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的趨勢,其結果有可能使通信信息產業鏈嚴重扭曲甚至斷裂,對整個產業產生嚴重影響。世界各國對此都高度關注,并已經投入很大力量進行研究。
美國在1996年提出了Internet2計劃,并開始執行和實施,但成效不大。美國從2000年設立多項研究計劃以來,深刻反思Internet2的成與敗。分析表明,互聯網的情況正在變糟,目前的信息基礎設施非常容易受到預謀的攻擊,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隨著全球ICT的復蘇,互聯網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互聯網的安全性、管理的魯棒性和經濟持續性之間的不斷沖突,使得美國人提出了GENI。在美國形成了一個主流意見,就是要創新思考互聯網基本體系結構,要采用新的設計理念。盡管到目前為止,他們還不知道如何去做,但依然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特別是那些已經獲得利益的利益集團的影響。
GENI的全稱是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是“全球網絡創新環境”的行動計劃,于2005年8月22日正式公布。GENI將在NSF下屬的美國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及工程(CISE)理事會籌劃,準備投入3億美元,花5-7年的時間完成。GENI包括兩大部分,一個是研究計劃(Research Program),另一個是全球實驗設施。這個設施就是為了確保計劃的完成設置的平臺,主要是用來規模性地開發新的網絡體系結構的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之后,網絡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作為一個政府主導的項目,應該集中力量對這些問題進行攻堅。GENI是從國家高度來看問題的,國家是重大行動計劃的主導者。GENI有明確的目標,就是建設新一代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技術是為之服務的,“名稱”是不重要的。
三、電信網
1.電信網的現狀
互聯網技術對電信網的強烈沖擊,打破了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電信業被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搞得“措手不及”。在沒有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互聯網技術全單照收。由于互聯網的設計理念和電信網的設計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全部照搬的結果是電信網把自己搞亂了。互聯網提供了很好的業務創新空問,故互聯網業務層出不窮,富有進取性。與互聯網的開放性相比,電信網的業務網設計理念是封閉的,是千方百計研究和發展的防御性技術,總體上電信界處于相當被動局面。電信界正在尋找發展方向,尋找技術突破口,使自己立于主動地位。但至今尚未找到,電信網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
2.電信網的商業模型
目前,一個很大問題是電信網的商業模型不明確,電信網是一個商業網,商業模型對它來說至關重要。但恰在這個問題上,目前是相當模糊的,眾說紛紜,模棱兩可。從前,電信網的商業模型是清晰的,即按業務收費,電信網整體上運作得很好。受到互聯網沖擊后,特別是受到互聯網業務免費沖擊后,電信運營者對自己原有的商業模型變得沒有信心。目前,電信網的商業模型很不清晰,要不要堅持按業務收費的商業模型,如何從技術上保障這種商業模型,是目前電信經營者需要重點考慮并應盡快解決的問題。以下一些問題需重點加以研究。
電信運營商要不要提供業務,如何提供業務,要不要提供有特色及不同等級、不同收費的差別服務,如何提供這種差別服務?有特色和不同等級、不同收費的差別服務是任何商業領域必須提供的。電信運營作為一種商業行為是否需要它的網絡及業務也具有這樣的能力?接入費包月,業務免費提供,依靠廣告或資本運作來維持運營,是否符合電信經營的商業模型,能否支持產業的良性發展?業務網與承載網相分離后,業務網應能自成系統,能否獨立發展?目前,業務網成為寄生網,而寄生網是無法獨立良性發展的,業務網以寄生網形態存在是否是方向?是否是一種方向性誤導,正確的方向是什么?
目前,真正存在的問題是技術缺位,將互聯網技術不加分析,不加消化,全單照收,無法支持符合商業規律的電信運營模型,電信網又沒有可支持符合商業規律的技術。因此,無論承載網的設計或業務網的設計都要加以深刻思考,必須進行技術創新,使電信網的運營符合商業規律,良性發展。
3.電信業務網
電話網(包括固定/移動電話網)是電信業務網目前唯一完備的網絡,其通信功能完整,標準體系完備,監管手段齊全,是國家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是社會穩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是社會大眾的主要通信工具,也是電信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寬帶業務網是未來電信部門要重點發展的業務網,將會構成電信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目前還沒有完整的思路,沒有標準(正在研究和制定),無法形成相應的產業。電信部門至今沒有自己的寬帶業務網,處于“有網(承載網)沒有業務(業務網)”的狀態,故寬帶網電信經營者沒有具備完整的電信經營能力。互聯網業務是目前電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寬帶IP電信業務的主體,互聯網業務與電信承載網有相當強烈的依存關系。盡管互聯網業務是以寄生網的形式與電信承載網共存,目前還處于良性共存狀態,相互依存,但因兩者的商業模型完全相背,故這種狀態不可能長期存在,這種“蜜月”態是“暫態”而非“穩態”,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隨著Web2.0,Web3.0和P2P的應用,寄生網的惡性度在增加。資源無度消耗,使監管難度增加,導致電信網以互聯網業務為主體業務的風險大增(包括商業風險和政策風險)。
4.電信承載網
電信承載網(IP網)是電信網和互聯網的基礎,無論是電信業務網還是互聯網的業務網都要以IP網來承載。目前的IP網存在嚴重的問題,實際上無法滿足電信業務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阻礙和影響了互聯網業務的拓展。其中,安全問題、服務質量問題和大規模組網問題是最需要重點關注和予以重點解決的三大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世界難題,各國都在研究并尋求突破點。ITU-T提出了對未來分組承載網的技術要求,即Y.2601,它為未來分組電信承載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對電信承載網的要求是,下一代電信承載網應該是一個安全、可信任的網絡。網絡能保證基本安全性,網絡的使用者或建立在其上的業務網無須采用專門的加密技術,即可獲得滿意的安全度。下一代電信承載網應能承載目前電信網的全部業務及可預見的將來可能發展的新業務,并可提供完全能滿足服務質量要求的承載能力。下一代電信承載網資源是可知的,網絡是可控和可管理的,網絡是可以運營和可擴展的。下一代電信承載網應能與現有網絡(現有的面向連接和不面向連接網絡)共存、互通和平滑過渡。
四、電信網與互聯網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共同點是,電信網和互聯網是共宗同源的,它們采用的是相同的技術。電信新發展的業務已全部IP化,電信網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電話業務,也正在IP化,電信網上承載的業務(企業網的業務)也已完全IP化。因此,電信網上業務的全IP趨勢已完全確定。業務趨勢的確定也決定了網絡技術的使用,電信網將建立在IP技術的基礎上。互聯網使用IP技術是很成功的,盡管在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還是十分嚴重的,但那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它不會改變未來信息業務使用IP技術的方向。電信網和互聯網在技術上是共源的,它們都是建立在IP技術基礎上的網絡。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差異點。從設計理念上講,對承載網(IP網)的要求和設計理念沒有什么差別。電信網業務的發展和互聯網業務的發展都證明,目前的IP網完全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要求,不僅不能滿足電信業務發展的要求,事實上也阻礙了互聯網業務(如實時業務)的發展和業務范圍的進一步開拓。因此,對承載網(IP網)的要求幾乎是一致的,即一個安全的網、一個可以信任的網,一個可以控制、可以管理和有服務質量保證的網,具有大規模組網能力。但對業務網的設計而言,他們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最主要的差別是業務網商業模型的差別。互聯網上業務網的設計,基本上是以寄生網(業務網與承載網徹底的分離)形態存在,寄生性業務網很難有良性商業模型要求,而且業務網的寄生性正越來越由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有可能危及產業鏈。電信業務網的設計是按經營性業務網設計的,但目前的設計與承載網不適配,業務網的開放度非常有限,影響了業務創新。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電信網和互聯網都不可能按當前的業務網發展思路走,兩者必然是相互借鑒,漸行漸近。當然,這一點不會在現在發生,目前兩個主導的技術集團的技術理念上的差距太大。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是有基礎的,電信網和互聯網的承載網(IP網)由于采用的技術相同,其要求又相同,合一是必然的。電信網和互聯網的業務網在設計理念和技術路線上各有優缺點,事實上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兩個網都建立在IP技術的基礎上,業務上相互趨同和相互重疊,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兩網合一。當然,不會是簡單的合一到目前的互聯網上,也不是合一到目前的電信網,而將會合一到下一代的以IP技術為基礎的網絡上。目前,主流電信運營都采用相同技術的雙網(兩個重疊的IP網)架構,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實例。
五、結束語
電信網和互聯網的發展都進入了十字路口,都面臨尋找下一代網的技術方向問題。“下一代網”在表述上是不確切的,因為下一代網之后還有下一代網,故籠統地說下一代網往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電信網的發展看,目前所指的下一代網應該是第三代電信網。第一代電信網是以模擬技術為核心的電信網,無論信息生成、傳輸、交換、復原等全部用的是模擬技術。第二代電信網是以時分復用數據技術為核心的,但仍然是保持部分模擬技術的混合型的電信網,盡管不徹底,但引入數字技術是第二代網的最大特征。第三代電信網是以分組復用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電信網,是一個完全分組數字化的網絡(包括承載網和業務網),分組數字化是第三代網的最大特征。當然,在未來還可以有第四代、第五代網絡等。到底這些網絡是以什么為特征,目前看不清也說不清。目前看得清的是現在和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處于第三代電信網的研究和發展階段,盡管第三代網的起點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而不是現在。因大家都已習慣下一代網絡的說法,這里也予以沿用,但它的定位及特征是第三代電信網。
下一代網應是未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作為國家通信信息基礎設施網絡主體的要素包括安全、可信任,可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和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可持續/良性發展,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與現有的主流技術可互通、共存、平滑演進;人人可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
互聯網已成為目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部分,互聯網為社會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極大地加速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互聯網技術并沒有產生根本的突破。互聯網存在的嚴重問題日益顯現,已經開始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研究并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互聯網技術對電信網的強烈沖擊,打破了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促進了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上的業務層出不窮,富有進取性,互聯網業務在電信寬帶網上已處于絕對統治地位。電信界處于相當被動的局面,正在尋找發展方向和技術突破口,以使自己重新處于主動地位,但至今沒有找到,電信網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
電信網和互聯網的發展都進入了十字路口,其方向應該是下一代網絡。下一代網絡將會是未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作為國家通信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其要素為安全、可信任,可以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和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可持續、良性發展,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與現有的主流技術可互通、共存、平滑演進,使之成為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
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1.互聯網的積極作用
互聯網已經成為目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互聯網是不可能達到目前這樣高的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互聯網為社會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互聯網驚人的發展速度和強烈的開拓精神,建立了可以和電信網抗衡的全球性大網,打破了電信的壟斷地位,大大加速和推動了通信信息業的技術發展。互聯網的思維創新、技術創新,業務與承載相分離,使業務的多樣性和綜合性得以實現,提供了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信息平臺,極大地引發了社會的創新能力,互聯網創造出來的新業務,已經使億萬用戶獲益。
2.互聯網引發的問題
互聯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安全問題。互聯網不保證網絡基本的安全性和網絡的基本可信任性,而網絡的不安全性和不可信任性導致用戶濫用安全加密技術。安全加密技術嚴重失控及加密技術的濫用大大提高了安全的成本,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了巨大威脅。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Web2.0,Web3.0和P2P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大大推進了互聯網上業務和應用的發展,繁榮了互聯網的業務市場,同時也提供了可以快速生成和廣泛傳播的不良信息的能力、傳播通路和渠道。互聯網難以定位與溯源,使得網絡詐騙、網絡犯罪難以控制與管理。互聯網的發展導致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各國政府正投入巨資來研究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互聯網上的所有業務網都是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業務網上的業務網沒有傳輸資源也不掌控傳送資源。以寄生網形態存在的業務網的好處是,這樣的業務網運營起來很便宜,因為它所使用的、并賴以生存的傳送資源是無償的,使用完全是免費的。其缺點是,因為業務網沒有亦不掌控傳送資源,它就無法確知它所提供的業務可能達到的服務質量,從而無從向用戶作任何業務質量方面的保證和承諾。這樣的業務是無法經營的,只能是免費提供。另一方面,由于傳送資源是免費使用的,其必然的結果是,為了提高業務的服務質量,就要盡力去使用傳送資源,從而將激化業務網運營商和承載網運營商之間的矛盾,引發產業鏈的穩定問題。業務網的寄生性導致非良性產業鏈,目前尚處于平衡態,一旦失衡,產業鏈將會產生嚴重問題,而一旦產業鏈斷裂將會影響整個產業,危及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互聯網設計理念的變遷
互聯網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可以斷言,互聯網的創始人絕沒有想到互聯網會有今天這樣的輝煌。必須清楚地看到,三十年來,互聯網的用戶群體、互聯網的應用場合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的核心技術TCP/IP技術則是以不變應萬變。網絡技術(IP網)也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互聯網已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回顧互聯網的設計理念的變遷,尋找問題的根源,將是有益的和有啟示作用的。
過去,互聯網的設計核心理念是,端到端的透明性,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公平性和用戶自律性,網絡不管理,用戶擁有最大的自由度,以文字通信業務為主。互聯網原本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是完全非商用的。互聯網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潛在的問題是,應用的控制權交給了用戶,安全存在問題,沒有為商業使用考慮,為日后從事商業應用留下了隱患。
現在,互聯網的設計核心理念是,保持互聯網端到端的透明性。但由于NAT設備和防火墻的存在,這個理念正在被破壞。互聯網目前可以提供的還是“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但是,隨著業務的拓展,特別是向實時業務領域拓展時,互聯網提供“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已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要求網絡提供有資源保障的傳輸能力。因此,對互聯網傳輸能力的要求也在發生改變。但因受到實際網絡傳輸能力的限制,目前互聯網還是只能支持非實時業務和“盡力而為”質量的實時業務。互聯網的公平性和用戶自律性正在被破壞,UDP業務的廣泛使用及P2P的使用,已使用戶自律性蕩然無存。目前的互聯網依然是不管理的,用戶擁有最大自由度,互聯網已完全商用化。互聯網的特點是不能改變,即它仍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
潛在問題是,互聯網把網絡的控制權交給了用戶,故網絡是不安全的和不可信任的。網絡運營商缺乏對業務的控制及業務網的寄生性,無法構建良性的商業模型。資源正在被無節制地、掠奪式地消耗,有可能產生產業鏈的斷裂,危及互聯網的良性發展。
未來互聯網的設計核心理念隨著其業務發展的需求,將會發生極大改變。為了安全,端到端的透明性將發生改變,以便做到既能保證用戶的安全,又可方便地提供“執法檢查”(Lawful Intercept)的能力。為了能滿足廣大用戶的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提供令人滿意的實時/非實時等業務,互聯網的傳送能力也要改變,不僅要能提供“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還需提供有資源保障的業務傳送能力。用戶群體的擴大,用戶群體差異化要求的公平性和用戶自律性已經是不合理的要求,實際上也很難達到。就差異化服務而言,對用戶進行必要、合理的約束是必要的。網絡不管理將要發生改變,網絡將是可控、可管的。互聯網的用戶應該是適度受控的,用戶只能擁有必要的自由度,以保持互聯網的活力和創新性。良性的商業模型是必要的,它是互聯網能持續發展的基矗可以肯定地說,未來互聯網存在極大的變數,互聯網存在的變數遠遠大于確定數。未來互聯網可能有很大的改變,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即它永遠應該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這個特點是不能改變的,這是互聯網的本質和它的活力所在。
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是,網絡應該是安全、可信的,應該是可運營、可管理的。網絡資源是可知的,資源消費是合理、經濟和高效的。未來互聯網將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
4.互聯網上的業務網及其發展方向
除對互聯網的承載網(IP網)技術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并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使之能適應未來互聯網發展的需要外,對互聯網上的業務網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使之能良性發展。
業務網可以分為兩類,即寄生性業務網和經營性業務網。寄生性業務網的特點是,寄生者一般不考慮宿主的意愿和承受力,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因此,寄生性業務網的趨勢是,不自律,資源掠奪式消耗。經營性業務網的特點是,它擁有承載資源,其必然結果是,經營性業務網將會具有有效合理的使用資源,以求得最高單位資源的性能/價格比。
在目前的互聯網中,寄生性業務網是主流。由于它無需為它所消耗的承載網資源付出費用,故這樣的業務網成本低,發展容易。由于它不掌控資源,故無法掌控業務網發展的主動權,難以持續發展。因此,寄生性業務網不應是業務網發展的方向。經營性業務網目前是無人關注的,因為很少有人在可以吃到“免費午餐”的時候去付費吃飯,但它應該是發展方向,因為它符合商業規律,可以持續發展。在設計和發展業務網時,應考慮產業鏈中的全部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產業鏈將會嚴重扭曲甚至斷裂,對整個產業產生嚴重的影響。
業務網的發展方向是,互聯網上的業務網是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的,而業務網以寄生網的形式存在是有極大的弊端的。寄生可以分為良性寄生(猶如大豆與根瘤菌之間的良性寄生關系)和惡性寄生(冬蟲夏草的草與蟲之間的惡性寄生關系)。良性寄生是共存互贏的,惡性寄生對宿主來說是毀滅性的。目前,電信寬帶網處于“有網沒有業務”的尷尬境地,所有的寬帶業務都是互聯網業務,要促進寬帶網發展,除了大量采用互聯網業務外,別無出路。相反,互聯網則是處于“有業務沒有網”的環境,因為要經營一個IP網投入太大,互聯網業務的經營者沒有能力經營。比較理想的辦法是寄生在電信寬帶網上,到目前為止處于良性的寄生態,要發展,誰也離不開誰,盡管有矛盾,但仍是共存互贏。寄生業務網的特點??導致資源的無節制消耗及產業鏈的非良性發展,甚至使產業鏈斷裂。目前,互聯網上的業務網有從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的趨勢,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5.P2P技術
P2P是當前互聯網上的熱點技術之一。圍繞IP音頻和視頻文件共享和播放應用,P2P技術獲得快速發展。目前,P2P應用占寬帶流量的50%-60%(白天)和90%(晚上)及企業帶寬流量的40%。P2P已經成為寬帶的主要流量消耗者和重要的業務支持技術。
P2P是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技術,并非最近發明的新技術。在長達30 40年內,P2P技術并沒有獲得廣泛的使用,近年來卻獲得爆炸性的應用和急速發展。究其原因,是互聯網技術(IP承載網)的發展無法滿足互聯網上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互聯網的“盡力而為”的傳輸特性和網絡資源的不可知、不可控和不可管,使得網絡資源不能獲得充分使用,特別是本地網絡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再加上P2P業務提供者在其網絡資源的消耗方面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免費午餐”誰都想吃,并希望盡力多吃。另外,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端設備的能力(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大為增強,系統設備分布化已是大勢所趨,從而引發了P2P應用的快速發展。
P2P技術的本質是化集中處理和存儲為分布處理和存儲,將閑散的資源集中起來使用。因此,它是一種很有創意的技術,用好了它可以大大促進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可以大大降低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成本及提高網絡和系統設備的利用率,有著十分廣闊的使用前景。但同時必須注意到,P2P技術也是一種“殺傷力”很強的技術,它是以資源的大量消耗,甚至以用戶設備的安全性為代價來提高業務的服務質量,用得不好可能會危及用戶的安全,也可能導致產業鏈斷裂,從而阻礙產業的發展。P2P技術的應用要非常認真地加以考慮。如何使用P2P技術,站在什么立場上使用這種技術,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興利除弊”是引導產業發展的一條重要原則。因此,在P2P的應用上,要從信息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出發來考慮P2P技術,而不是圖一時之利來使用P2P技術。從信息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出發考慮使用P2P技術,可使之持續發展。如果只是圖一時之利來使用P2P技術,很難有持續發展的可能,因而在P2P技術的使用上要進行充分考慮。
對待P2P技術及其應用的態度與可能獲得的收益及其在價值鏈中的角色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互聯網界的業務系統開拓者對P2P技術是采取歡迎態度的。互聯網的業務提供商表示歡迎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互聯網的業務網都是“寄生網”,業務網與承載網是完全分離的,業務網的運營成本與其消耗承載網資源完全無關。使用P2P技術大量消耗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承載網資源,用消耗承載網的資源來換取業務提供者所提供業務的服務質量,從而吸引用戶使用,當然是業務提供者很自然的選擇。從本質上說,P2P技術與互聯網的設計理念是相背的,它違背了互聯網的基本原則(自律性和公平性原則)。P2P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是“盡力而為”網絡能力和包月收費的商業模型逼出來的。建立在P2P技術上的彈性重疊網,是承載網的重疊網,它可以對承載網的資源進行二次調度,以充分利用已有承載網的閑置或輕載資源,是對“盡力而為”網絡的適配,以充分利用目前可能提供的“盡力而為”網絡的能力,力求得到更好的服務質量。但必須注意的是,建立在P2P技術上的彈性重疊網,可以有效于一時,即在承載網資源尚沒有完全耗盡時,可以對承載網的資源進行二次調度,以充分利用已有承載網的閑置或輕載資源,在這種場合它是有效的。但它不可能有效于長期,即當承載網的所有資源完全耗盡后,建立在P2P技術上的彈性重疊網將會完全失去作用,這一點特別要引起目前熱衷于P2P彈性重疊網專家們的高度關注。
目前的電信運營商,一般都是主流IP承載網的運營商,他們不會歡迎目前這種P2P的使用方式,因為目前這種P2P技術的引入的確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煩惱。原因很簡單,即使是以P2P技術開發業務的業務提供商,也是以大量消耗承載網的資源來換取其業務質量的提高,承載網資源的大量消耗,并不能使承載網的經營者,特別是主流IP承載網的運營商得到合理的回報,承載網的經營者自然不會歡迎。但是,電信網的經營者所經營的IP寬帶網處于“有網沒有業務”的尷尬處境,電信運營商沒有寬帶業務,而不依靠互聯網的寬帶業務就無法發展它的寬帶用戶。因此,不論互聯網提供什么業務,用什么技術提供業務,只要是寬帶業務它就必須接受,沒有選擇余地。在P2P技術沒有引入之前,產業鏈處于良性狀態,產業鏈中的兩個最重要角色(寬帶IP網運營商和寬帶業務運營商)處于“和平共處”狀態,P2P技術的使用和引入,使產業鏈由良性狀態向非良性狀態轉變,產業鏈上的這兩個角色也由“和平共處”向利益沖突日益加劇轉變。盡管目前從表面上看電信運營商是無可奈何,但這種狀態是不可能維持的,也不會長期維持,巨大的變革正在醞釀之中。目前,一些治標的措施已經出臺,如識別和控制P2P流,在IP寬帶網中采取限流措施,提出寬帶用戶按流量計費(包括采用計費套餐,對用戶的上行流量計費等)。這些手段會有一定作用,但很有限。由于一些措施是放不到桌面上來的,搞得不好,運營商還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治標是不可取的,必須考慮要有治本的方法。從本質上說,這與目前采用的商業模型直接相關,不改變目前的這種商業模型,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業務網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是不正常的,也不是方向,承載網資源無端被消耗,而得不到合理的回報,從商業上來講絕對是不合理的,也是無法持續發展的。業務網不掌控必要的傳輸資源,就無法向用戶提供業務的質量保證和承諾,業務同樣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小打小鬧”可以,建設大規模業務網就不可能。業務網不以寄生網的形態存在,是根本的解決手段。這需要技術支持,而目前技術嚴重缺位,這是運營商面臨的重大挑戰,當然巨大的機遇也擺在面前。
P2P是一項技術,用好了可以促進發展,如在IPTV內容分發系統中使用P2P技術將會大大降低系統的設備費用,有利于大規模發展音/視頻業務。用得不好,將會加速互聯網上的業務網從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的趨勢,并引發大量安全問題,必須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
6.互聯網的消極面在增加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對互聯網的期望越來越高,對互聯網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互聯網正在成為事實上的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部分。目前,人們對互聯網的作用和互聯網產生的積極意義已經有足夠的認識,但對其消極面并沒有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對互聯網技術上存在的嚴重問題而導致的互聯網安全問題、對社會和消費者的影響問題和互聯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安全問題是互聯網存在的最大問題。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互聯網正在成為事實上的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部分。Web2.0和Web3.0的應用,使得原來需要一個網站才能進行的工作,現在個把人就能完成了。P2P技術的“非理性”使用,使得原來需要大型設備和大型傳送網絡能夠進行的工作,在目前的互聯網中就可以輕易完成。特別是Web2.O和Web3.0的應用和P2P技術在互聯網中的“非理性”使用,不良信息的制作、生成能力大大加強,傳播和擴散速度大大加快,網絡的惡意攻擊、網絡欺詐等網絡犯罪增多,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互聯網是以“用戶自律”為基準設計的網絡,它假定互聯網的用戶都是“謙謙君子”,在對網絡資源的使用上都是“自我約束、相互謙讓的”,互聯網上的一個著名的協議TCP協議”就是一個以用戶自律為基礎的通信協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互聯網的用戶嚴格遵守自律原則,互聯網據此保持穩定的運營。隨著互聯網業務的不斷開拓,應用的迅速發展,“用戶自律原則”已遭到徹底破壞,掠奪性的資源消費在不斷增長。特別是P2P技術的廣泛應用,用戶為了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用戶體驗,無節制地掠奪和把控網絡資源,“用戶自律”原則在新一代的互聯網用戶中已不復存在。但是,所使用的互聯網技術并沒有獲得根本改進,互聯網的網絡運營者(IP網的運營者)和互聯網上業務的運營者原本和諧、共存的關系發生了改變,兩者之間的沖突在增加。業務網有從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的趨勢,其結果有可能使通信信息產業鏈嚴重扭曲甚至斷裂,對整個產業產生嚴重影響。世界各國對此都高度關注,并已經投入很大力量進行研究。
美國在1996年提出了Internet2計劃,并開始執行和實施,但成效不大。美國從2000年設立多項研究計劃以來,深刻反思Internet2的成與敗。分析表明,互聯網的情況正在變糟,目前的信息基礎設施非常容易受到預謀的攻擊,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隨著全球ICT的復蘇,互聯網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互聯網的安全性、管理的魯棒性和經濟持續性之間的不斷沖突,使得美國人提出了GENI。在美國形成了一個主流意見,就是要創新思考互聯網基本體系結構,要采用新的設計理念。盡管到目前為止,他們還不知道如何去做,但依然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特別是那些已經獲得利益的利益集團的影響。
GENI的全稱是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是“全球網絡創新環境”的行動計劃,于2005年8月22日正式公布。GENI將在NSF下屬的美國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及工程(CISE)理事會籌劃,準備投入3億美元,花5-7年的時間完成。GENI包括兩大部分,一個是研究計劃(Research Program),另一個是全球實驗設施。這個設施就是為了確保計劃的完成設置的平臺,主要是用來規模性地開發新的網絡體系結構的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之后,網絡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作為一個政府主導的項目,應該集中力量對這些問題進行攻堅。GENI是從國家高度來看問題的,國家是重大行動計劃的主導者。GENI有明確的目標,就是建設新一代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技術是為之服務的,“名稱”是不重要的。
三、電信網
1.電信網的現狀
互聯網技術對電信網的強烈沖擊,打破了電信一統天下的局面。電信業被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搞得“措手不及”。在沒有對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互聯網技術全單照收。由于互聯網的設計理念和電信網的設計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全部照搬的結果是電信網把自己搞亂了。互聯網提供了很好的業務創新空問,故互聯網業務層出不窮,富有進取性。與互聯網的開放性相比,電信網的業務網設計理念是封閉的,是千方百計研究和發展的防御性技術,總體上電信界處于相當被動局面。電信界正在尋找發展方向,尋找技術突破口,使自己立于主動地位。但至今尚未找到,電信網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
2.電信網的商業模型
目前,一個很大問題是電信網的商業模型不明確,電信網是一個商業網,商業模型對它來說至關重要。但恰在這個問題上,目前是相當模糊的,眾說紛紜,模棱兩可。從前,電信網的商業模型是清晰的,即按業務收費,電信網整體上運作得很好。受到互聯網沖擊后,特別是受到互聯網業務免費沖擊后,電信運營者對自己原有的商業模型變得沒有信心。目前,電信網的商業模型很不清晰,要不要堅持按業務收費的商業模型,如何從技術上保障這種商業模型,是目前電信經營者需要重點考慮并應盡快解決的問題。以下一些問題需重點加以研究。
電信運營商要不要提供業務,如何提供業務,要不要提供有特色及不同等級、不同收費的差別服務,如何提供這種差別服務?有特色和不同等級、不同收費的差別服務是任何商業領域必須提供的。電信運營作為一種商業行為是否需要它的網絡及業務也具有這樣的能力?接入費包月,業務免費提供,依靠廣告或資本運作來維持運營,是否符合電信經營的商業模型,能否支持產業的良性發展?業務網與承載網相分離后,業務網應能自成系統,能否獨立發展?目前,業務網成為寄生網,而寄生網是無法獨立良性發展的,業務網以寄生網形態存在是否是方向?是否是一種方向性誤導,正確的方向是什么?
目前,真正存在的問題是技術缺位,將互聯網技術不加分析,不加消化,全單照收,無法支持符合商業規律的電信運營模型,電信網又沒有可支持符合商業規律的技術。因此,無論承載網的設計或業務網的設計都要加以深刻思考,必須進行技術創新,使電信網的運營符合商業規律,良性發展。
3.電信業務網
電話網(包括固定/移動電話網)是電信業務網目前唯一完備的網絡,其通信功能完整,標準體系完備,監管手段齊全,是國家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是社會穩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是社會大眾的主要通信工具,也是電信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寬帶業務網是未來電信部門要重點發展的業務網,將會構成電信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目前還沒有完整的思路,沒有標準(正在研究和制定),無法形成相應的產業。電信部門至今沒有自己的寬帶業務網,處于“有網(承載網)沒有業務(業務網)”的狀態,故寬帶網電信經營者沒有具備完整的電信經營能力。互聯網業務是目前電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寬帶IP電信業務的主體,互聯網業務與電信承載網有相當強烈的依存關系。盡管互聯網業務是以寄生網的形式與電信承載網共存,目前還處于良性共存狀態,相互依存,但因兩者的商業模型完全相背,故這種狀態不可能長期存在,這種“蜜月”態是“暫態”而非“穩態”,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隨著Web2.0,Web3.0和P2P的應用,寄生網的惡性度在增加。資源無度消耗,使監管難度增加,導致電信網以互聯網業務為主體業務的風險大增(包括商業風險和政策風險)。
4.電信承載網
電信承載網(IP網)是電信網和互聯網的基礎,無論是電信業務網還是互聯網的業務網都要以IP網來承載。目前的IP網存在嚴重的問題,實際上無法滿足電信業務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阻礙和影響了互聯網業務的拓展。其中,安全問題、服務質量問題和大規模組網問題是最需要重點關注和予以重點解決的三大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世界難題,各國都在研究并尋求突破點。ITU-T提出了對未來分組承載網的技術要求,即Y.2601,它為未來分組電信承載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對電信承載網的要求是,下一代電信承載網應該是一個安全、可信任的網絡。網絡能保證基本安全性,網絡的使用者或建立在其上的業務網無須采用專門的加密技術,即可獲得滿意的安全度。下一代電信承載網應能承載目前電信網的全部業務及可預見的將來可能發展的新業務,并可提供完全能滿足服務質量要求的承載能力。下一代電信承載網資源是可知的,網絡是可控和可管理的,網絡是可以運營和可擴展的。下一代電信承載網應能與現有網絡(現有的面向連接和不面向連接網絡)共存、互通和平滑過渡。
四、電信網與互聯網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共同點是,電信網和互聯網是共宗同源的,它們采用的是相同的技術。電信新發展的業務已全部IP化,電信網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電話業務,也正在IP化,電信網上承載的業務(企業網的業務)也已完全IP化。因此,電信網上業務的全IP趨勢已完全確定。業務趨勢的確定也決定了網絡技術的使用,電信網將建立在IP技術的基礎上。互聯網使用IP技術是很成功的,盡管在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還是十分嚴重的,但那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它不會改變未來信息業務使用IP技術的方向。電信網和互聯網在技術上是共源的,它們都是建立在IP技術基礎上的網絡。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差異點。從設計理念上講,對承載網(IP網)的要求和設計理念沒有什么差別。電信網業務的發展和互聯網業務的發展都證明,目前的IP網完全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要求,不僅不能滿足電信業務發展的要求,事實上也阻礙了互聯網業務(如實時業務)的發展和業務范圍的進一步開拓。因此,對承載網(IP網)的要求幾乎是一致的,即一個安全的網、一個可以信任的網,一個可以控制、可以管理和有服務質量保證的網,具有大規模組網能力。但對業務網的設計而言,他們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最主要的差別是業務網商業模型的差別。互聯網上業務網的設計,基本上是以寄生網(業務網與承載網徹底的分離)形態存在,寄生性業務網很難有良性商業模型要求,而且業務網的寄生性正越來越由良性寄生向惡性寄生發展,有可能危及產業鏈。電信業務網的設計是按經營性業務網設計的,但目前的設計與承載網不適配,業務網的開放度非常有限,影響了業務創新。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電信網和互聯網都不可能按當前的業務網發展思路走,兩者必然是相互借鑒,漸行漸近。當然,這一點不會在現在發生,目前兩個主導的技術集團的技術理念上的差距太大。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是有基礎的,電信網和互聯網的承載網(IP網)由于采用的技術相同,其要求又相同,合一是必然的。電信網和互聯網的業務網在設計理念和技術路線上各有優缺點,事實上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兩個網都建立在IP技術的基礎上,業務上相互趨同和相互重疊,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兩網合一。當然,不會是簡單的合一到目前的互聯網上,也不是合一到目前的電信網,而將會合一到下一代的以IP技術為基礎的網絡上。目前,主流電信運營都采用相同技術的雙網(兩個重疊的IP網)架構,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實例。
五、結束語
電信網和互聯網的發展都進入了十字路口,都面臨尋找下一代網的技術方向問題。“下一代網”在表述上是不確切的,因為下一代網之后還有下一代網,故籠統地說下一代網往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電信網的發展看,目前所指的下一代網應該是第三代電信網。第一代電信網是以模擬技術為核心的電信網,無論信息生成、傳輸、交換、復原等全部用的是模擬技術。第二代電信網是以時分復用數據技術為核心的,但仍然是保持部分模擬技術的混合型的電信網,盡管不徹底,但引入數字技術是第二代網的最大特征。第三代電信網是以分組復用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電信網,是一個完全分組數字化的網絡(包括承載網和業務網),分組數字化是第三代網的最大特征。當然,在未來還可以有第四代、第五代網絡等。到底這些網絡是以什么為特征,目前看不清也說不清。目前看得清的是現在和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處于第三代電信網的研究和發展階段,盡管第三代網的起點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而不是現在。因大家都已習慣下一代網絡的說法,這里也予以沿用,但它的定位及特征是第三代電信網。
下一代網應是未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主體。作為國家通信信息基礎設施網絡主體的要素包括安全、可信任,可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和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可持續/良性發展,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與現有的主流技術可互通、共存、平滑演進;人人可參與創新的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