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房地產業信貸風險研究
http://www.xibaipo.cc 2009-03-16 15:26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2007年在美國爆發的次級住房按揭貸款危機在美國引發全面金融系統危機之后,影響逐步從美國擴展到了全世界金融體系。
2007年在美國爆發的次級住房按揭貸款危機在美國引發全面金融系統危機之后,影響逐步從美國擴展到了全世界金融體系。更為嚴重的是,這場全球金融系統中的危機正在加速向實體經濟領域蔓延,除房地產行業之外,汽車產業、貿易行業甚至能源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金融體系中的危機正對實體經濟體系產生越來越大的破壞和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經濟、金融體系與美國存在較大差別,特別是中國的銀行業金融系統和房地產市場特征與美國有著很大差異。在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中,中國銀行業金融系統和房地產行業是否穩定關系到整個經濟的發展。
一、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系統危機
1.美國次貸危機的生成機理
在美國金融系統危機全面爆發之前,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引發的危機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辛喬利(2008)認為,第一階段是危機醞釀階段,從2001年初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周期,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已經進行了13次下調,降低到1%,這一時期房地產市場貸款利率也同期下降,美國資本市場的寬松和活躍極大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各種低月供、還款額度靈活的金融貸款產品層出不窮,為次級房貸市場埋下隱患;第二階段是危機產生階段,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開始連續兩年13次調高聯邦基金利率,利率從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地產市場的借貸成本,引起了房價走低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增加;第三階段是危機爆發階段,連續升息引發的市場作用在2007年開始大面積的顯現出來,次級房屋貸款者的斷供和違約開始大面積出現,次級房屋貸款危機開始爆發。
杜厚文(2008)認為,美國次級貸款市場參與者不僅包括了基本的貸款申請者和貸款發放機構,同時衍生出大型投資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或投資機構,次級貸款在各種衍生工具和證券化操作的催化下,通過內部及外部的信用增級最終使信用鏈條發生了巨大變化,以次級貸款為源頭的金融產品被無節制地創新,風險經過掩飾得以積聚。次級房屋貸款的危機生成與傳導機制如圖1(略)所示。
2.次貸危機向全面金融危機乃至實體經濟危機的演變進程
次級房屋貸款引發的危機在整個美國金融系統中迅速蔓延,首先產生的影響結果是與次級貸款有關的各類資產價格急劇萎縮,從而使涉及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不得不承擔巨大資產減值的損失,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形成市場預期虧損。隨著危機日益深化,金融系統承擔的損失不斷擴大,導致了金融系統內部巨大的信用危機,伴隨而來的是金融系統內部流動性的嚴重不足,在缺乏及時、強大的外部支持條件下,金融機構開始出現破產、倒閉,由此引發了市場對風險的更大恐慌,導致資產進一步貶值。至此,次級房屋貸款泡沫的破裂效應已經蔓延至整個金融系統,整個美國金融體系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于是那些與美國金融體系聯系較深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受到影響,全球的金融系統危機開始顯現,這種最初暴露在金融系統中的困境很快向實體經濟蔓延,其中房地產業、汽車制造業、鋼鐵行業等最先產生反應,金融危機開始向更深層次的經濟危機演變。我們通過追溯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重要事件可以發現從次貸危機產生到全面金融危機乃至影響實體經濟的演變過程:
二、中美房地產市場比較
1.房地產市場發展成熟度不同
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與其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鄧亞平(2000)指出,美國具有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與其相對應的是一個具有充分多元化和多樣性的成熟房地產市場。而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成熟不僅表現在市場消費結構和價格結構的多元化,同時在房地產信用和貸款支持方面也相對成熟,例如美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市場分類十分詳細,如表1所示。
相對于美國而言,中國是一個新興經濟市場,房地產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而且還是一個不健全、不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改變傳統的福利分房舊體制,從1998年開始全面推進住房改革,明確了居民住房產權私有化和擁有住房渠道的市場化,供需雙方建立了合理的市場關系,住房商品化、社會化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然而與成熟發達的房地產市場相比,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房地產結構依然單一,資金來源過多依賴信貸資金,對相關產業依賴程度高等。
2.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同
房地產行業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在中國和美國各自整體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有很大差別。楊紅(2008)認為,美國房地產行業在20世紀的30和40年代前后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發展階段,當時房地產業、鋼鐵行業和汽車行業作為美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美國經濟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美國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與高新科技密切相關的行業領域得到快速發展,高新技術和高端服務類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房地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已經大不如前。雖然目前居住仍然是美國居民消費和信貸的重要部分,但居民住房方面的平均開支占稅后收入的34%,與食品、服裝、交通方面的開支相當,每月住房還貸平均占債務總額的35%,低于信用卡債務40%的比重。而在中國,房地產業正處于興旺發展階段,對國民經濟增長和滿足房地產需求起到重要作用。隨著中國房價步步升高,中國居民的住房開支和房屋信貸占收入和債務的比例很高,房地產行業動蕩對整個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將遠遠大于美國。
3.房地產市場融資方式不同
中美兩國房地產業對金融的依賴程度和融資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國房地產行業中的開發商借款和購房者貸款有70%以上依賴商業銀行貸款,因此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承擔著房地產行業波動產生的巨大風險。而在美國,The NBER Summer Institute(1993)的研究指出,開發商和購房者對銀行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很多開發商本身就是大型財團或上市集團公司,或者都以大型財團或大型集團公司為背景,因此他們的融資渠道廣泛,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低。與此同時美國購房者獲得貸款的渠道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外,市場中還存在大量獨立的貸款機構和數量龐大的貸款經紀人。
4.房地產市場的干預方式不同
在中國和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上,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干預方式和影響程度也不同。美國政府為了防止房地產泡沫急劇破裂而對經濟和就業產生巨大沖擊,采取的是間接控制利率的較為緩和的調控手段,通過經濟和市場運行機制本身逐步消化和吸收房地產行業泡沫,然而提高利率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作用緩慢,抑制房價效果難以很快顯現。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為了有效防止房地產行業投資過熱,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制定一系列房地產行業新政策,強化監管手段,完善監管體制,同時不斷提高利率,增加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從而實現了全面而直接地干預和引導房地產市場。
三、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房地產業信貸風險實證分析
1.危機條件下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及不良貸款分析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07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52.6萬億元,負債總額達49.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繼續穩步上升,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8%,達到國際監管水平。從機構類型看,資產規模較大的依次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這三類機構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份額分別為53%、14%和11%。圖2、圖3為2003年至2008年9月我國銀行業總資產、總負債變化情況。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不斷改善,尤其是近幾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了改革步伐,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力度,資產質量明顯改善。從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五級分類標準的不良貸款余額和占比都保持了整體下降的趨勢,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的余額和占比變化參見圖4、圖5所示。
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余額持續下降,其中次級類貸款和可疑類貸款余額保持連續下降趨勢,損失類貸款余額存在波動,從2007年開始有小幅上升。但由于貸款總量的增加,不論是不良貸款總額還是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占比都保持了連續的下降趨勢,說明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整體不良貸款狀況有很大改善,資產質量逐年提升。
2.中國房地產行業信貸實證研究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國城鎮住房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房地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截至2007年底,金融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達4.69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76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2.6萬億元,分別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總余額的6.76%和9.99%。圖6是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房地產開發完成額的變化。
我們選取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共105個月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貸款、建筑業貸款額以及貨幣發行、國內信貸和外匯儲備六個指標量,運用統計軟件SPSS16.0對上述指標量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1)在中國,存款月度變化大于貸款變化;(2)國內信貸的變化率也明顯高于貸款變化率的平均水平,說明我國國內信貸額的波動較大,這主要是由于各項政策措施導致的信貸投放額發生相對劇烈的變化;(3)國內信貸額與存貸款總額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其Pearson相關系數均高于0.99;(4)國內信貸與貨幣發行量以及外匯儲備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其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為0.96和0.97,同時P值(雙側)均小于0.001,顯示出了很好的統計特性;(5)國內信貸的投放與存款總額、貸款總額之間有顯著的正比例關系,對存貸款總額的依存度較高。
進一步對中國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的國內信貸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房地產開發完成額三個指標量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到統計結果,如表3。
從上述統計結果分析來看,中國2000年1月至2008年9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與國內信貸規模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系數為0.848;房地產開發完成額與信貸規模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達到0.827,兩者之間同樣存在較高的相關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近十年的時間內,信貸支持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的重要保障,房地產行業投資的快速增長是建立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大的基礎上的,兩者之間保持了高度的相關性。
五、結論
1.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銀行業基本保持良好
在美國次貸危機逐步蔓延至全球金融系統危機的大背景下,虛擬經濟體系中的風險正在向實體經濟體系滲透。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全球金融危機條件下雖然無法獨善其身,出口等外向型經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壓力,但目前中國金融體系尤其是商業銀行體系依然保持了穩健經營的良好狀態。從2001年至2008年9月,中國銀行業發展迅速,自身規模的擴大和業務品種的不斷創新使中國銀行業具備了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國際金融環境日趨惡化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主要銀行的資產質量、營利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整個銀行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但其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自2003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高速發展期,在這期間銀行業信貸支持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雖然房地產行業貸款在銀行業貸款中占比較高,但其規模和數量處于合理范圍之內,尤其是2003年第二季度至2008年第三季度房地產行業次級貸款總額和不良貸款總額均保持了下降的態勢,信貸質量有所提升,房地產行業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3.防止危機蔓延,維護市場穩定是當務之急
在當前金融危機逐步深化和蔓延的趨勢下,中國金融和經濟體系不可避免地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沖擊,但是中國相對穩健的經濟體系是克服金融危機沖擊的最大優勢。在危機期間,對銀行業、房地產行業等重要行業的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經濟、金融甚至行政手段全力防范危機蔓延和深化、維護市場穩定是抵御此次金融危機的關鍵所在。
中國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經濟、金融體系與美國存在較大差別,特別是中國的銀行業金融系統和房地產市場特征與美國有著很大差異。在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中,中國銀行業金融系統和房地產行業是否穩定關系到整個經濟的發展。
一、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系統危機
1.美國次貸危機的生成機理
在美國金融系統危機全面爆發之前,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引發的危機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辛喬利(2008)認為,第一階段是危機醞釀階段,從2001年初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周期,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已經進行了13次下調,降低到1%,這一時期房地產市場貸款利率也同期下降,美國資本市場的寬松和活躍極大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各種低月供、還款額度靈活的金融貸款產品層出不窮,為次級房貸市場埋下隱患;第二階段是危機產生階段,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開始連續兩年13次調高聯邦基金利率,利率從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地產市場的借貸成本,引起了房價走低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增加;第三階段是危機爆發階段,連續升息引發的市場作用在2007年開始大面積的顯現出來,次級房屋貸款者的斷供和違約開始大面積出現,次級房屋貸款危機開始爆發。
杜厚文(2008)認為,美國次級貸款市場參與者不僅包括了基本的貸款申請者和貸款發放機構,同時衍生出大型投資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或投資機構,次級貸款在各種衍生工具和證券化操作的催化下,通過內部及外部的信用增級最終使信用鏈條發生了巨大變化,以次級貸款為源頭的金融產品被無節制地創新,風險經過掩飾得以積聚。次級房屋貸款的危機生成與傳導機制如圖1(略)所示。
2.次貸危機向全面金融危機乃至實體經濟危機的演變進程
次級房屋貸款引發的危機在整個美國金融系統中迅速蔓延,首先產生的影響結果是與次級貸款有關的各類資產價格急劇萎縮,從而使涉及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不得不承擔巨大資產減值的損失,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形成市場預期虧損。隨著危機日益深化,金融系統承擔的損失不斷擴大,導致了金融系統內部巨大的信用危機,伴隨而來的是金融系統內部流動性的嚴重不足,在缺乏及時、強大的外部支持條件下,金融機構開始出現破產、倒閉,由此引發了市場對風險的更大恐慌,導致資產進一步貶值。至此,次級房屋貸款泡沫的破裂效應已經蔓延至整個金融系統,整個美國金融體系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于是那些與美國金融體系聯系較深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受到影響,全球的金融系統危機開始顯現,這種最初暴露在金融系統中的困境很快向實體經濟蔓延,其中房地產業、汽車制造業、鋼鐵行業等最先產生反應,金融危機開始向更深層次的經濟危機演變。我們通過追溯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重要事件可以發現從次貸危機產生到全面金融危機乃至影響實體經濟的演變過程:
二、中美房地產市場比較
1.房地產市場發展成熟度不同
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與其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鄧亞平(2000)指出,美國具有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與其相對應的是一個具有充分多元化和多樣性的成熟房地產市場。而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成熟不僅表現在市場消費結構和價格結構的多元化,同時在房地產信用和貸款支持方面也相對成熟,例如美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市場分類十分詳細,如表1所示。
相對于美國而言,中國是一個新興經濟市場,房地產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而且還是一個不健全、不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改變傳統的福利分房舊體制,從1998年開始全面推進住房改革,明確了居民住房產權私有化和擁有住房渠道的市場化,供需雙方建立了合理的市場關系,住房商品化、社會化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然而與成熟發達的房地產市場相比,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房地產結構依然單一,資金來源過多依賴信貸資金,對相關產業依賴程度高等。
2.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同
房地產行業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在中國和美國各自整體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有很大差別。楊紅(2008)認為,美國房地產行業在20世紀的30和40年代前后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發展階段,當時房地產業、鋼鐵行業和汽車行業作為美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美國經濟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美國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與高新科技密切相關的行業領域得到快速發展,高新技術和高端服務類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房地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已經大不如前。雖然目前居住仍然是美國居民消費和信貸的重要部分,但居民住房方面的平均開支占稅后收入的34%,與食品、服裝、交通方面的開支相當,每月住房還貸平均占債務總額的35%,低于信用卡債務40%的比重。而在中國,房地產業正處于興旺發展階段,對國民經濟增長和滿足房地產需求起到重要作用。隨著中國房價步步升高,中國居民的住房開支和房屋信貸占收入和債務的比例很高,房地產行業動蕩對整個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將遠遠大于美國。
3.房地產市場融資方式不同
中美兩國房地產業對金融的依賴程度和融資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國房地產行業中的開發商借款和購房者貸款有70%以上依賴商業銀行貸款,因此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承擔著房地產行業波動產生的巨大風險。而在美國,The NBER Summer Institute(1993)的研究指出,開發商和購房者對銀行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很多開發商本身就是大型財團或上市集團公司,或者都以大型財團或大型集團公司為背景,因此他們的融資渠道廣泛,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低。與此同時美國購房者獲得貸款的渠道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外,市場中還存在大量獨立的貸款機構和數量龐大的貸款經紀人。
4.房地產市場的干預方式不同
在中國和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上,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干預方式和影響程度也不同。美國政府為了防止房地產泡沫急劇破裂而對經濟和就業產生巨大沖擊,采取的是間接控制利率的較為緩和的調控手段,通過經濟和市場運行機制本身逐步消化和吸收房地產行業泡沫,然而提高利率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作用緩慢,抑制房價效果難以很快顯現。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為了有效防止房地產行業投資過熱,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制定一系列房地產行業新政策,強化監管手段,完善監管體制,同時不斷提高利率,增加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從而實現了全面而直接地干預和引導房地產市場。
三、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房地產業信貸風險實證分析
1.危機條件下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及不良貸款分析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服務體系。截至2007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52.6萬億元,負債總額達49.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繼續穩步上升,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8%,達到國際監管水平。從機構類型看,資產規模較大的依次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這三類機構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的份額分別為53%、14%和11%。圖2、圖3為2003年至2008年9月我國銀行業總資產、總負債變化情況。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不斷改善,尤其是近幾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了改革步伐,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力度,資產質量明顯改善。從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五級分類標準的不良貸款余額和占比都保持了整體下降的趨勢,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的余額和占比變化參見圖4、圖5所示。
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余額持續下降,其中次級類貸款和可疑類貸款余額保持連續下降趨勢,損失類貸款余額存在波動,從2007年開始有小幅上升。但由于貸款總量的增加,不論是不良貸款總額還是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占比都保持了連續的下降趨勢,說明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整體不良貸款狀況有很大改善,資產質量逐年提升。
2.中國房地產行業信貸實證研究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國城鎮住房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房地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截至2007年底,金融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達4.69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76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2.6萬億元,分別占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總余額的6.76%和9.99%。圖6是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房地產開發完成額的變化。
我們選取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共105個月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貸款、建筑業貸款額以及貨幣發行、國內信貸和外匯儲備六個指標量,運用統計軟件SPSS16.0對上述指標量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1)在中國,存款月度變化大于貸款變化;(2)國內信貸的變化率也明顯高于貸款變化率的平均水平,說明我國國內信貸額的波動較大,這主要是由于各項政策措施導致的信貸投放額發生相對劇烈的變化;(3)國內信貸額與存貸款總額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其Pearson相關系數均高于0.99;(4)國內信貸與貨幣發行量以及外匯儲備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其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為0.96和0.97,同時P值(雙側)均小于0.001,顯示出了很好的統計特性;(5)國內信貸的投放與存款總額、貸款總額之間有顯著的正比例關系,對存貸款總額的依存度較高。
進一步對中國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的國內信貸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房地產開發完成額三個指標量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到統計結果,如表3。
從上述統計結果分析來看,中國2000年1月至2008年9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與國內信貸規模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系數為0.848;房地產開發完成額與信貸規模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達到0.827,兩者之間同樣存在較高的相關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近十年的時間內,信貸支持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的重要保障,房地產行業投資的快速增長是建立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大的基礎上的,兩者之間保持了高度的相關性。
五、結論
1.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銀行業基本保持良好
在美國次貸危機逐步蔓延至全球金融系統危機的大背景下,虛擬經濟體系中的風險正在向實體經濟體系滲透。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全球金融危機條件下雖然無法獨善其身,出口等外向型經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壓力,但目前中國金融體系尤其是商業銀行體系依然保持了穩健經營的良好狀態。從2001年至2008年9月,中國銀行業發展迅速,自身規模的擴大和業務品種的不斷創新使中國銀行業具備了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國際金融環境日趨惡化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主要銀行的資產質量、營利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整個銀行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房地產行業進入調整期但其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自2003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高速發展期,在這期間銀行業信貸支持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雖然房地產行業貸款在銀行業貸款中占比較高,但其規模和數量處于合理范圍之內,尤其是2003年第二季度至2008年第三季度房地產行業次級貸款總額和不良貸款總額均保持了下降的態勢,信貸質量有所提升,房地產行業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3.防止危機蔓延,維護市場穩定是當務之急
在當前金融危機逐步深化和蔓延的趨勢下,中國金融和經濟體系不可避免地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沖擊,但是中國相對穩健的經濟體系是克服金融危機沖擊的最大優勢。在危機期間,對銀行業、房地產行業等重要行業的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經濟、金融甚至行政手段全力防范危機蔓延和深化、維護市場穩定是抵御此次金融危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