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成交量放大 消費者心態各異
http://www.xibaipo.cc 2009-03-23 15:39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今年春節過后,上海樓市成交放量明顯。來自某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3月1日至20日,上海剔除動遷房及配套商品房外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已達到86.9萬平方米,超過了2月份81萬平方米的成交總量,是1月份全月成交量的1.71倍。
今年春節過后,上海樓市成交放量明顯。來自某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3月1日至20日,上海剔除動遷房及配套商品房外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已達到86.9萬平方米,超過了2月份81萬平方米的成交總量,是1月份全月成交量的1.71倍。而3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超前2個月也已確定。
成交放量是否意味著市場回暖?某房網上周進行的一項專題調查中,57%的受訪者認為市場并未回暖;28%認為判斷市場是否回暖不能僅看成交量,現在說不清;12%認為連續兩個月成交上揚,表明樓市已經回暖……記者日前隨機訪問了一些市民家庭,發現當下樓市中,老百姓購房各有“小九九”。
果斷出手型
今年29歲的白領聞先生,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瘋狂的排隊族”。為尋覓婚房,去年底,小聞看中“慧芝湖花園”的房子,離父母家較近,上下班方便,但沒有合適的房型。3月15日,當獲悉自己看中的2房2廳2衛房源即將開盤,而售樓處已有人提前兩天開始排隊時,小聞毫不猶豫地發動全家加入了排隊陣營,最終以210萬元的總價購得一套12樓的111平方米新房,“這套房源在小區中的位置比較好,房型也不錯,單價1.89萬元在我們的心理承受范圍內。”
點評:像小聞這樣以結婚等為目的的剛性需求,是當前樓市成交中的主力。由于房價從高點回落,當遇到合適的房源時,他們便果斷出手。“真排隊”的樓盤一般具備以下特點:定價較合理,小區環境總體較好,房型設計較好,在局部供小于求的情況下,出現爭購現象。
以小換大型
市民張先生5年前結婚時,購買了位于四平路上新陸花園一套2室1廳70平方米的房產。女兒出生后,父母住過來幫忙照看,現有的住房顯得不夠用了。去年底,市場整體冷清,張先生卻認為恰好是“淘”房的好機會。經過尋覓,上個月,張先生將新陸花園住房以120萬元賣出,隨后以213萬元購得了綠洲紫荊花園一處3房2廳的139平方米二手房,改善了住房條件。
點評:今年來,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改善型需求日趨活躍。樓市低迷時,二手房市場上的挑選余地更大,與房東也有議價空間。但近來房東心理預期又有所提高,議價空間變小,“跳價”現象重現。
靜觀其變型
一年半前,市民陸先生曾在徐匯區“匯景苑”投資了一套總價250萬元的三房公寓。去年底,陸先生覺得對經濟走勢難以把握,且此套房源還辦理了150多萬元的房貸,于是趕緊將這套住房掛牌賣出,算上各類稅費,陸先生此次投資基本沒有賺錢。但他的心態十分平和,經濟形勢不好還是落袋為安,等到樓市走勢明朗了,再作投資決策也不遲。
點評:一些投資客采取“靜觀其變”策略,他們覺得樓市回暖與否,取決于宏觀經濟走勢等多種因素,現在還是“現金為王”把握大。一些原本想購房的消費者也在觀望,先租房過渡,以等待更好的“抄底”機會。
舊房翻新型
黃先生一家三口住在田林新村一套105平方米的2室1廳中,住了十幾年,房子已顯陳舊,本來想再買一套新房改善居住,可是看來看去,市中心地段好的學區房太貴,買到中環以外,兒子上學又不方便。最后,黃先生決定暫不買新房,把舊房翻新一下,整個工程造價6.5萬元,再購買一些優惠價的建材和軟裝飾,就能“舊貌換新顏”了。
點評:市中心的新盤正越來越少,對于部分既想改善住房使用功能,又不愿犧牲地段的消費者來說,對舊房進行翻修也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小投入也同樣能改善居住。
成交放量是否意味著市場回暖?某房網上周進行的一項專題調查中,57%的受訪者認為市場并未回暖;28%認為判斷市場是否回暖不能僅看成交量,現在說不清;12%認為連續兩個月成交上揚,表明樓市已經回暖……記者日前隨機訪問了一些市民家庭,發現當下樓市中,老百姓購房各有“小九九”。
果斷出手型
今年29歲的白領聞先生,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瘋狂的排隊族”。為尋覓婚房,去年底,小聞看中“慧芝湖花園”的房子,離父母家較近,上下班方便,但沒有合適的房型。3月15日,當獲悉自己看中的2房2廳2衛房源即將開盤,而售樓處已有人提前兩天開始排隊時,小聞毫不猶豫地發動全家加入了排隊陣營,最終以210萬元的總價購得一套12樓的111平方米新房,“這套房源在小區中的位置比較好,房型也不錯,單價1.89萬元在我們的心理承受范圍內。”
點評:像小聞這樣以結婚等為目的的剛性需求,是當前樓市成交中的主力。由于房價從高點回落,當遇到合適的房源時,他們便果斷出手。“真排隊”的樓盤一般具備以下特點:定價較合理,小區環境總體較好,房型設計較好,在局部供小于求的情況下,出現爭購現象。
以小換大型
市民張先生5年前結婚時,購買了位于四平路上新陸花園一套2室1廳70平方米的房產。女兒出生后,父母住過來幫忙照看,現有的住房顯得不夠用了。去年底,市場整體冷清,張先生卻認為恰好是“淘”房的好機會。經過尋覓,上個月,張先生將新陸花園住房以120萬元賣出,隨后以213萬元購得了綠洲紫荊花園一處3房2廳的139平方米二手房,改善了住房條件。
點評:今年來,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改善型需求日趨活躍。樓市低迷時,二手房市場上的挑選余地更大,與房東也有議價空間。但近來房東心理預期又有所提高,議價空間變小,“跳價”現象重現。
靜觀其變型
一年半前,市民陸先生曾在徐匯區“匯景苑”投資了一套總價250萬元的三房公寓。去年底,陸先生覺得對經濟走勢難以把握,且此套房源還辦理了150多萬元的房貸,于是趕緊將這套住房掛牌賣出,算上各類稅費,陸先生此次投資基本沒有賺錢。但他的心態十分平和,經濟形勢不好還是落袋為安,等到樓市走勢明朗了,再作投資決策也不遲。
點評:一些投資客采取“靜觀其變”策略,他們覺得樓市回暖與否,取決于宏觀經濟走勢等多種因素,現在還是“現金為王”把握大。一些原本想購房的消費者也在觀望,先租房過渡,以等待更好的“抄底”機會。
舊房翻新型
黃先生一家三口住在田林新村一套105平方米的2室1廳中,住了十幾年,房子已顯陳舊,本來想再買一套新房改善居住,可是看來看去,市中心地段好的學區房太貴,買到中環以外,兒子上學又不方便。最后,黃先生決定暫不買新房,把舊房翻新一下,整個工程造價6.5萬元,再購買一些優惠價的建材和軟裝飾,就能“舊貌換新顏”了。
點評:市中心的新盤正越來越少,對于部分既想改善住房使用功能,又不愿犧牲地段的消費者來說,對舊房進行翻修也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小投入也同樣能改善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