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建筑材料發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導讀:支持建材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備完善、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為重點,大力推進技術改造。
(一)優化產業結構
1、優化組織結構
支持水泥、平板玻璃等規模效益明顯的行業優勢骨干企業,以技術、管理、資源、資本、品牌為紐帶,加快聯合重組、淘汰落后、“上大壓小”和技術改造。支持優勢骨干企業實施橫向產業聯合和縱向產業重組,通過資源整合、研發設計、精深加工、物流營銷和工程服務等,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延伸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綜合競爭力。
充分發揮新型墻體材料、加工玻璃、陶瓷、非金屬礦等行業中小企業多、貼近市場、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強等優勢,積極培育“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引導產業鏈各類企業加強分工協作,形成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2、優化產品結構
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制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提升產品檔次。重點發展具有安全、環保、節能、降噪、防滲漏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滿足綠色建筑發展需要。加快培育無機非金屬新材料,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重點發展的產品
水泥。42.5級及以上水泥、C40及以上預拌混凝土、高性能專用混凝土、預拌砂漿、工程預制件、高性能外加劑等。
玻璃。光伏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鍍膜玻璃、特種石英玻璃、風擋玻璃、耐熱玻璃等材料和綠色照明配套材料。鋼化玻璃、中空玻璃和夾層玻璃等新型安全節能玻璃制品。
陶瓷。薄型建筑陶瓷磚(板)、輕型節水衛生潔具等產品。
新型建筑材料。安全環保、經濟適用的高性能防火保溫材料。燒結空心制品、蒸壓加氣混凝土等輕質、高強、隔熱、環保型墻體材料。環保型涂料、防水、密封、隔音等裝飾裝修材料。
非金屬礦。石墨、膨潤土、高嶺土、菱鎂礦等非金屬礦及精深加工制品。
其他新材料。特種玻璃纖維、碳纖維、碳化硅纖維等高性能增強纖維,風電葉片、高壓容器、高速列車及汽車用復合材料和無機改性材料等復合材料制品。氮化硅陶瓷、氧化鋁陶瓷、氧化鋯陶瓷、陶瓷過濾器、分離膜以及泡沫陶瓷等特種陶瓷。無鉻等新型耐火材料及制品。特種石墨、人工晶體、超硬金剛石、微晶玻璃、云母陶瓷、石英陶瓷等其他新材料。耐高溫、抗滲漏、耐腐蝕的特種工程材料。
3、優化區域結構
水泥。立足服務區域市場,著眼降低物流成本,統籌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和市場等因素,優化生產力布局。在石灰石資源豐富地區集中布局熟料生產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產企業,在有混合材來源的消費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線。在大中城市周邊,利用已有水泥窯開展協同處置。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超過900千克的省份,要嚴格控制產能擴張,堅持減量置換落后產能,著重改造提升現有企業。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不足900千克的省份,結合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適度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平板玻璃。產能較為集中的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除優質浮法技術外,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重點圍繞發展高端品種、提高質量、強化節能減排及深加工等環節,改造和提升現有生產線,鼓勵生產加工一體化。支持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有序適度發展平板玻璃。引導玻璃深加工企業集中布局和集聚發展。
建筑陶瓷。東部沿海地區要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引導產業轉移,原則上不再新建產區,重點提高產品質量與檔次,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發展陶瓷機械裝備、物流、商貿會展等配套產業。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地適度承接東部地區陶瓷產業轉移,重點是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檔次及配套能力,培育區域品牌。西部地區可根據市場、資源、能源和環境條件,適度布局生產能力。
新型建筑材料。按照循環經濟、節能減排、集聚發展的模式,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在部分城鎮周邊合理布局若干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主業突出的新型建筑材料工業加工基地,推進部品化。
非金屬礦。嚴格行業準入,加大資源保護。以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礦業經濟區為基礎,依托優勢礦產資源集中地,統籌規劃,建設石墨、石材、螢石、耐火粘土、高嶺土和膨潤土等深加工產業基地,形成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
4、發展建材服務業
促進建材工業生產制造與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定制加工等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設計咨詢服務單位開展工程咨詢、試驗設計、裝備集成、安裝調試、運營服務一體化的建材生產工程承包服務,積極開拓國內外業務。發展建筑陶瓷、石材等裝飾及裝修材料的創意設計和產品設計。推進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石材等大宗材料物流配送網絡建設,探索建立建材下鄉營銷配送體系,發展電子商務。積極發展面向建材行業的能效評估、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檢測認證、科技成果推廣等服務,扶持壯大節能服務產業。
(二)推進節能減排
1、加大節能降耗
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對現有生產線實施節能改造,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建材工業能效水平。
重點推廣的節能減排技術
水泥。推廣低溫余熱發電、變頻調速、立磨、輥壓機、煙氣脫硝等技術。 |
平板玻璃。推廣熔窯余熱綜合利用、全氧燃燒、配合料高溫預分解、煙氣脫硫脫硝等技術。 |
建筑陶瓷。推廣干法制粉、陶瓷磚塑性擠壓成形、一次燒成等工藝技術,以及球磨機、干燥塔和窯爐等裝備實施節能減排改造。 |
衛生陶瓷。推廣高壓注漿等技術。 |
墻體材料。推廣燒結磚隧道窯余熱利用技術、窯爐風機變頻調速技術。 |
非金屬礦。推廣低品位礦石選礦提純技術。 |
2、淘汰落后產能
嚴格執行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堅持減量置換,推進兼并重組,加強技術改造,支持“上大壓小”,控制產能擴張,加快淘汰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產品質量不穩定、存在安全生產隱患的落后水泥生產線、水泥粉磨站以及落后平板玻璃生產線。2015年末,水泥、平板玻璃等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3、推進清潔生產
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優化工藝流程,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控制生產全過程污染物的產生、治理和排放。重點推進窯爐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頭消減,減輕末端治理壓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廣高效除塵技術與裝備,加強生產過程粉塵排放控制,降低粉塵排放量。推廣降噪新技術,降低聲污染。加大污水處理回用力度,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水污染。
4、發展循環經濟
充分發揮建材工業無害化最終消納固體廢棄物的優勢,建立與國民經濟相關產業以及城市和諧發展相銜接的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推進協同處置示范工程建設。減少資源消耗,鼓勵綜合利用礦渣、粉煤灰、煤矸石、副產石膏、尾礦等大宗工業廢棄物和建筑廢棄物,生產水泥、墻體材料等產品,擴大資源綜合利用范圍和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發展綠色礦業,強化非金屬礦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
(三)加快技術進步
1、加強自主創新
重點突破制約建材工業的窯爐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以及低品位原燃料利用等關鍵技術,大力開發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加工制造核心技術,加快研發促進產業升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備。
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方向
水泥。協同處置技術、綜合節能技術、脫硫脫硝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特種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制備技術。 |
平板玻璃。在線表面改性、全氧燃燒、分段式窯爐、低溫余熱發電、脫硫脫硝一體化與綜合節能減排技術,光伏玻璃、超薄屏顯基板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智能化復合玻璃等產品制備技術,功能膜系材料和覆膜技術。 |
墻體材料。輕質高強、施工便利的防火保溫外墻材料制造和應用技術,復合型墻體工業化制造和應用技術,高性能節能門窗材料和制造技術,防火防水保溫一體化屋面材料和制造技術。 |
非金屬礦。原料配料均化技術裝備,短流程磨礦提純技術裝備,功能材料改性、復合、納米精細化加工技術裝備。 |
其他新材料。高純超細陶瓷粉體及前驅體制備、陶瓷蜂窩結構設計技術,超薄玻璃基板成型、高純石英粉合成和光纖預制棒制備技術,玻璃纖維浸潤劑技術,高純石墨電加熱連續式化學提純、高溫連續式絕氧氣氛窯生產、柔性石墨碾壓法和擠壓法加工技術、人工晶體生產及加工等技術,超硬材料制備技術,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成型新技術。 |
2、推進技術改造
支持建材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備完善、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為重點,大力推進技術改造。
水泥。對新型干法生產線實施以余熱發電、協同處置、綜合節能、粉磨節電、高效收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減排等為主的技術改造。
平板玻璃。原料優化和標準化控制、配合料高溫預分解、全氧燃燒、熔窯余熱綜合利用、煙氣脫硫脫硝、生產線智能化控制等技術改造。
建筑衛生陶瓷。陶瓷磚干法制粉、薄型化、一次燒成,衛生陶瓷高壓注漿、真空擠出等技術改造。
墻體材料。以節能型隧道窯逐步替代輪窯、變頻電機替代傳統電機為主的技術改造。
非金屬礦。以超細超純選礦加工、尾礦綜合利用和改性復合深加工為主的技術改造。
3、完善標準規范
加快制修訂特種玻璃、精深加工玻璃、特種玻纖、水泥基材料及制品、防火保溫材料、混凝土外加劑、特種陶瓷、非金屬礦及加工制品等的技術和產品標準,加強與應用標準銜接。制修訂建材工業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協同處置、產品質量、包裝貯存運輸使用、安全衛生防護等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與國際標準對標,提升國內相關標準的水平。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