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政策帶動民族零售業發展
http://www.xibaipo.cc 2008-12-02 10:20 中企顧問網
本文導讀:商務部發布的《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十一五”期間,將逐步形成內外資企業政策一致、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這對于民族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民族零售業該何去何從?
商務部發布的《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十一五”期間,將逐步形成內外資企業政策一致、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這對于民族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民族零售業該何去何從?
統一內外資企業政策
為民族流通業發展帶來機遇
自1992年中國逐步放開零售市場以來,外資企業的進入,豐富、活躍了市場,引導促進了消費,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模式、技術手段、營銷方式和經營服務理念,促進了國內商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應該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
但是,一段時期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后,外資零售業在中國本土的活躍程度和布局的成熟度遠遠超過中國入世時承諾的時間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方政府過分注重外資的引進,使外資流通業在相當一部分地方享受了“超國民待遇”,結果導致一線城市的大型超市,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大城市,外資更是包攬了銷售額的前三位;中國零售企業主要在中低端市場經營,而高端市場已經失守。
流通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行業,如果國內生產企業大部分商流、物流、信息流被外資零售巨頭所掌控,企業就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動權。而且一旦外資控制了“通路”,外國產品可以長驅直入中國市場,對中國產業形成強有力的沖擊波。從這個意義上說,盡快統一內外資流通企業政策,重點要放在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營造內外企業公平競爭環境上。
流通政策
要鼓勵民族零售業發展
在市場開放的前提下,各國都在不斷運用游戲規則加強對本國利益的保護。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對外資開放的進程中,都會對民族行業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以零售業為例,發達國家不但有零售業發展的戰略規劃,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為零售業發展提供了保證。綜觀歐美發達國家的零售市場,基本上都被民族零售企業所占據,歷史上歐美企業之間也發生過“外資大戰”,但最終還是民族零售企業占了上風。而我國目前沒有對零售業發展的系統規劃,相關的法律體系還未形成,有關零售業的管理也不規范,所以掉以輕心的放任論、無為論決不可取。
因此,在WTO框架下,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制定相關的流通政策來鼓勵和扶持民族零售企業發展就成為必然的選擇。特別是要盡快出臺、完善商業法制體系,把各項流通政策落到實處,消除外資零售業的超國民待遇,努力為民族零售業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民族零售業
要苦練內功提升競爭能力
對民族零售業來說,開放是必然的,沖擊是客觀的,要真正使我國民族零售業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企業自身也需要練好內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誰存誰亡,不是由資金性質決定的,如果能按服務要求和市場規律去做事,外資的、國有的、民營的一樣都有生命力,季緗綺如是說。
民族零售企業要健康發展,除需要加快學習外資零售業先進模式和經驗外,更要發揮好熟悉當地市場的優勢,實行區域擴張和差異化經營。
在運營上提升我國零售企業的競爭力,重點是要實行差異化經營,要在管理、服務、業態等各個方面實行自主創新,做出自己的特色。特別是業態創新,是規避“千店一面”無序競爭的利器。“洋巨頭就在身邊,關鍵看如何比別人跑得快”。
統一內外資企業政策
為民族流通業發展帶來機遇
自1992年中國逐步放開零售市場以來,外資企業的進入,豐富、活躍了市場,引導促進了消費,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模式、技術手段、營銷方式和經營服務理念,促進了國內商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應該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
但是,一段時期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后,外資零售業在中國本土的活躍程度和布局的成熟度遠遠超過中國入世時承諾的時間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方政府過分注重外資的引進,使外資流通業在相當一部分地方享受了“超國民待遇”,結果導致一線城市的大型超市,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大城市,外資更是包攬了銷售額的前三位;中國零售企業主要在中低端市場經營,而高端市場已經失守。
流通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行業,如果國內生產企業大部分商流、物流、信息流被外資零售巨頭所掌控,企業就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動權。而且一旦外資控制了“通路”,外國產品可以長驅直入中國市場,對中國產業形成強有力的沖擊波。從這個意義上說,盡快統一內外資流通企業政策,重點要放在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營造內外企業公平競爭環境上。
流通政策
要鼓勵民族零售業發展
在市場開放的前提下,各國都在不斷運用游戲規則加強對本國利益的保護。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對外資開放的進程中,都會對民族行業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以零售業為例,發達國家不但有零售業發展的戰略規劃,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為零售業發展提供了保證。綜觀歐美發達國家的零售市場,基本上都被民族零售企業所占據,歷史上歐美企業之間也發生過“外資大戰”,但最終還是民族零售企業占了上風。而我國目前沒有對零售業發展的系統規劃,相關的法律體系還未形成,有關零售業的管理也不規范,所以掉以輕心的放任論、無為論決不可取。
因此,在WTO框架下,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制定相關的流通政策來鼓勵和扶持民族零售企業發展就成為必然的選擇。特別是要盡快出臺、完善商業法制體系,把各項流通政策落到實處,消除外資零售業的超國民待遇,努力為民族零售業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民族零售業
要苦練內功提升競爭能力
對民族零售業來說,開放是必然的,沖擊是客觀的,要真正使我國民族零售業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企業自身也需要練好內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誰存誰亡,不是由資金性質決定的,如果能按服務要求和市場規律去做事,外資的、國有的、民營的一樣都有生命力,季緗綺如是說。
民族零售企業要健康發展,除需要加快學習外資零售業先進模式和經驗外,更要發揮好熟悉當地市場的優勢,實行區域擴張和差異化經營。
在運營上提升我國零售企業的競爭力,重點是要實行差異化經營,要在管理、服務、業態等各個方面實行自主創新,做出自己的特色。特別是業態創新,是規避“千店一面”無序競爭的利器。“洋巨頭就在身邊,關鍵看如何比別人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