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農業發展的策略
本文導讀:保護生態農業發展的策略
生態農業建設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牽涉到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同時牽涉到市場、財稅、科教等產前產中產后等諸多方面,因此,生態農業建設需要全社會在方方面面的鼓勵、支持和配合,生態農業的普遍推行,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才能逐步奏效。
1、加強生態農業的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農業技術水平
要通過多種宣傳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生態經濟學知識,讓廣大群眾認清破壞植被、濫用化肥農藥等粗放經營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后果的嚴重性和長期性。同時,國家要增加對農村的智力投資和科技投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綜合素質。要把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農業知識列為各級公務員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開設有關課程。各級政府和涉農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各種培訓、講習和輔導班,組織有關人員到生態農業典型示范點參觀學習,重點宣傳靠生態農業脫貧致富的典型,逐步提高廣大干部農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農業技術水平,使生態農業成為領導和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2、建立生態農業信息網絡,為生態農業建設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
建議在全國生態農業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由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委局組織以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業部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為核心,建立全國生態農業建設信息網絡和國家生態農業信息庫,通過調動和發揮各網員單位的作用,收集、整理和傳遞國內外生態農業建設的信息資料,擴大生態農業的“生態農產品”銷售網絡,開展生態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舉辦生態農業建設學術活動,推動生態農業建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3、重視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加強生態農業的科技研究和科技服務
各地要結合農村和農業在新時期的發展趨勢,以農業院校為依托,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各大中專學校特別是農科院校應把環境保護和生態農業知識列為學生的必修課,并著力培養一批掌握生態農業理論和應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要針對上述生態農業科研和科技服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各地生態農業建設中的實際需要,組織多學科、多專業的技術協作和攻關,重點開發生態農業工程所需的接口技術、關鍵技術和環境監測實用技術。要面向新的農業科技革命,轉變和加強農業生態學研究重點。當前,各地要建立生態農業協調管理機構,盡早開展生態農業規劃,并對各地業已存在、并已取得較好生態經濟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進行總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然后通過現場示范推廣。
4、規范市場建設,適應市場機制,發展生態農業產業
政府要通過規劃引導、政策(財稅、信貸、投資)扶持、技術支持等措施,規范市場建設,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在全社會形成支持生態農業、崇尚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為生態農產品走向市場、走向消費者搭橋鋪路。
生態農業建設要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態旅游等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為自己的特色,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展以基地建設為核心的生態農業產業,形成質量優勢和規模效益,把環境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不斷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5、進一步建立健全鼓勵生態農業的法律、政策、制度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