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分析
本文導讀:目前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是由農戶、旅游企業、當地政府、村集體等不同的經營主體組合而成
目前,鄉村旅游最大的消費點是餐飲、住宿和采摘,收入來源非常單一。觀光園吸引客源的是采摘,此外,餐飲和住宿占比30%。消費點單一在民俗旅游上表現得更加明顯,統計顯示,民俗旅游的收入結構僅包括餐飲、住宿以及出售和加工自產農產品收入三部分,餐飲和住宿在總收入中占比92%。
2012年,觀光園餐飲收入的比例下降了4個百分點,由此可以推算,在觀光園用餐的游客比例并沒有隨總量的增加同比提高,一定程度上說明觀光園接待的游客停留時間呈現出縮短的趨勢。在民俗旅游總收入中,餐飲收入占73%,住宿收入只占19%,民俗旅游產品以一日游為主的特點非常明顯。
隨著游客停留時間越來越短,游客的平均消費減少,鄉村旅游的平均收入會隨之降低,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鄉村旅游經濟萎縮。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共有1283個觀光園,全市從事民俗旅游的農戶達1.44萬戶,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戶達0.83萬戶;2012年,全市觀光園共接待鄉村旅游人數1939.76萬人次,民俗旅游農戶共接待1695.76萬人次、共計3635.52萬人次。
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請見中企顧問網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鄉村旅游行業運營態勢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受地理位置影響,北京鄉村旅游資源分布呈現出明顯不均衡的局面,首先是觀光園,懷柔區、平谷區和昌平區的觀光園較多,最多的是懷柔區共223個,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較少,最少的石景山區僅有1個觀光園;民俗戶數量平谷區最多,有3500家左右,占全市民俗旅游農戶總量的24.4%,房山、懷柔、密云的民俗戶也均達到2000個左右,但是依舊有包含朝陽區、海淀區在內的區縣,民俗戶數量不超過100戶。
不僅旅游資源和接待能力各區域差距較大,人均接待量各區域之間也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觀光園平均接待量最高的是朝陽和豐臺,觀光園數量分別是14家和13家,受其他因素影響,通州觀光園平均接待量僅次于朝陽區和豐臺區,平均收入僅為206.69萬元,遠低于朝陽區的3261萬元。民俗旅游中,通州的民俗戶平均接待人次在各區縣中僅排第11名,農戶平均收入在各區縣卻排名第二。
目前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是由農戶、旅游企業、當地政府、村集體等不同的經營主體組合而成。個體農戶經營為主要經營模式。個體農戶經營模式是鄉村旅游初級階段的經營模式。由于受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的影響,這種模式對旅游經濟的帶動效應較差,難以形成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