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要素分析
本文導讀:當然農民的自身內生力量來源往往受制于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發展狀況,也受制于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模式是否能真正帶給農民利益或多大利益。有了這兩個核心要素,其他要素都將在這兩個核心要素的驅動下獲得解決。
內容提示:當然農民的自身內生力量來源往往受制于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發展狀況,也受制于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模式是否能真正帶給農民利益或多大利益。有了這兩個核心要素,其他要素都將在這兩個核心要素的驅動下獲得解決。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驅動要素,有核心要素,也有外圍要素。核心要素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資源,沒有這個核心要素作為驅動力,農村電子商務是非常難成功的。外圍要素是一個促進要素,有了這些外圍要素,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會更好。這些核心要素和外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1核心要素
其中核心要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人物,一個是當地農民的本身內生力量。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播“神火”,接“地氣”。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要素上看,領頭羊也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要素中的另一種“神火”,是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啟蒙者,星星之火往往都是領頭羊帶來和產生的。“神火”能否燎原,能否真正接通當地“地氣”,還有賴于當地農村農民的內生力量,即當地農民是否有內生的欲望使用電子商務改變自身的生活狀態,是否是農民本身自主自發的作為參與主體。
當然農民的自身內生力量來源往往受制于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發展狀況,也受制于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模式是否能真正帶給農民利益或多大利益。有了這兩個核心要素,其他要素都將在這兩個核心要素的驅動下獲得解決。
以“自下而上”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發展為例,在農村電子商務的形成、發展和完善過程中,一些關鍵性的參與者,如沙集模式中的孫寒、青川模式中的趙海伶那樣的“領頭羊”率先了解到諸如淘寶等網絡銷售平臺,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想法、果斷地組織農村當地產品或創新開發新的產品,勇敢地開始利用網絡銷售平臺,對接一個更廣博的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面臨許多的挑戰,包括來自家庭的、社會的,但是最后能夠堅持并脫穎而出,無一例外不是歷盡艱辛,意志堅韌的。他們之所以被稱為領頭羊,就在于他們在創富過程中,通過經濟效益的外部化,帶動農村其他農戶參與到市場機制當中來。內生要素上,在“自下而上”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中典型代表是“沙集模式”,這一模式就是一個典型的靠領頭羊和周邊農戶跟從進入農村電子商務的,是由農民自發做起來的經濟發展模式。“沙集模式”對公共資源的索取很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很大。特別可貴的還有它的內生性,內生的價值,會生長出更強的生命力和帶動力。
2012-2016年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市場調研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2外圍要素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外圍要素包括農村電子商務硬件(電、網、地)要素、電子商務平臺(信息、財、物和信用)要素、農村電子商務買方需求與賣方資源要素、農村社會政治環境和人員環境要素等。
農村電子商務硬件(電、網、地)要素包括電力要素、網絡設施要素和土地空間要素等。在目前我國農村,電力的穩定與否不僅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階段正相關,而且體現政府參與到農村發展中的決心大小,尤其是欠發達地區農村。農村網絡設施也是關鍵要素之一,事實上,運營商出于成本的考慮,我國很多農村,網絡設施并不完善;比如在四川青川廣大農村地區,網絡普及率非常低。
另外,土地要素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初始階段也許不明顯,但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和水平后,信息化帶來工業化的發展時,將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個關鍵要素,以“沙集模式”為例,其典型代表東風村,廣大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網商的發展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土地,缺少土地支持,廠房擴建、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發展就變得非常困難。
電子商務平臺(信息、財、物和信用)要素是指由政府或第三方社會團體提供電子商務的平臺所承載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信用控制體系。電子商務要在農村生長和推廣起來,離不開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信用控制體系的完善,由政府或第三方社會團體提供電子商務的平臺具有明顯的易得性、流程化、常規化。信息流是指在一定空間和時間里向同一方向流轉的信息。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平臺的信息流應該以市場需求信息為信息源,將信息源持續不斷地傳導到廣大農村等信息節點,并保持信息流轉的流暢性和常規性,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生根和萌芽。為了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確保信息流準確通達買賣雙方的同時,還要解決資金流轉的問題。而在網絡這一虛擬的環境中,資金流轉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安全問題。在農村廣大地區,物流的成本和壓力往往相比城市地區要高得多,物流成本是網絡經營成本的極大一部分,甚至決定了競爭優勢。良好的信用控制體系也是電子商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良好的信用控制體系的平臺是無法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買方需求與賣方資源要素是指現實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某種買方的需求,不管這種需求是剛性的還是個性化的需求;也有賣方資源存在的供給潛力,農村電子商務很大的一個效能就是解決農村“買難賣難”的問題,解決“農民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問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其根本目的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要利用互聯網打破時空界限、縮短流通環節、溝通供需雙方等特點,幫助農民去克服原有的信息弱勢,直接對接大市場”。衣食住行是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剛性需求。農村農副產品經過適當的引導和質量的把控,借助網絡對接市場,就很有可能獲得市場的青睞。在青川模式中,農民背山靠水,一直沿襲種養的黑木耳、香菇、竹蓀和魚蝦等農副產品,在以前的交易模式下,由渠道商層層加價,真正給農戶的收購價格一般極低,幾乎接近農戶的生產成本(往往不包括農戶的人工成本)。而且平抑豐欠,農戶沒有積極的意愿更新技術或加大投入,這些符合市場剛性需求的產品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在引入電子商務后,產品的市場反響很好,市場飽滿的需求幫助網商能做到持續向農戶采購,而且市場對品質的要求也由網商傳遞給農戶,農戶在有量的基礎上改進技術、持續投入就變得更易實現。
而且,據調查發現,由于市場對品質的認可,產品的高溢價政策和市場流通渠道的扁平化也使得農戶可以獲得更多單位產品收益,因此,積極性持續上升。還有一類需求是屬于每個單獨的消費者個性化專屬性的需求,這在以往的市場模式下,可能無法得到逐一的滿足。但是,借助電子商務,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匯流成大規模的需求,采用訂單式的方式,這些個性化的需求也得以實現。農民網商在選擇具體的產品作為網絡銷售內容時,往往既可以在初期決定網商本身的成功失敗,選擇對了一個產品,則已經成功了一半;同時還往往決定了電子商務發展后期擴散效應,一旦電子商務發展取得成功,有的地方甚至還會帶動當地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比如“沙集模式”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東風村的產業由回收舊廢塑料產業為主發展為以木材加工生產和電子商務銷售為主,產業類型升級,農民的市場能力和經濟水平也大大提升。
農村的社會、人員、政治環境要素是指農村本身存在的社會環境、人力資源環境、政治經濟等環境要素。在農村電子商務中,圍繞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的階段演進不同,農村電子商務有不同層次的參與者,他們包括:農村農副產品的生產制作者、網商、物流工作者、公司管理者、網絡培訓者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好壞,尤其是后期的發展好壞,不可避免地還受到當地農村社會和政治經濟環境影響。在“沙集模式”中,當地政府的后置式服務、不越位、不越權,全力做好保障服務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